河海大学“星辉寻梦”支教团鲁楼小学支教记:星辉梦耀鲁楼,萤火灯照豫东

发布时间:2025-08-06 21:4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任乔一 岳展鹏   阅读 7.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30日讯(通讯员 任乔一 岳展鹏) 2025年7月30日下午两点,河南省商丘市睢县白庙乡鲁楼小学的操场上,蝉鸣与童声交织成今夏最深情的告别序曲。这场由大学生支教团队与一百余名乡村儿童共同呈现的文艺汇演,以二年级学生手执自制萤火灯盏吟唱《虫儿飞》拉开帷幕,摇曳的暖黄光点宛若星火洒向豫东平原,映亮孩子们清澈眼眸中闪烁的不舍。当三年级学生用歌舞《闪耀》翻飞的红绸点燃舞台,当废弃塑料瓶改造的水火箭射向暮色苍穹引发阵阵欢呼

▲图为四年级同学合唱

舞台上的每一帧画面都是双向奔赴的见证。五年级学生以扇子舞演绎《青花瓷》的婉约,转身衔接《我的未来式》的现代舞步,衣袂翻飞间舞出传统与未来的对话;四年级合唱《我相信+起风了》的歌声里,孩子们将“逆风飞翔”的歌词唱得铿锵有力这些留守儿童用歌声撕开思念的裂缝,也让舞台侧幕的几位老人以粗糙掌心抹去眼角泪光。而诗朗诵《我骄傲,我是中国人》中,孩子们挺直的脊梁与掷地有声的宣言,恰似黄土坡上倔强生长的白杨,让“家国情怀”四字在乡村教育的土壤里扎下深根

▲图为五年级同学表演扇子舞

汇演背后的巧思折射支教理念的革新。手势舞《大山》中,孩子们用手臂构建的连绵山峦,隐喻外面世界的渴望;《水火箭》表演所用的瓶体,取材于支教教师带学生收集的废弃材料,将环保理念与科学实践融入乡村美育;主持人李佳宇滑靖涵,闫子扬,刘偌汐从初登台的腼腆颤抖到如今流畅串联11个节目,其蜕变正是支教团队“情感浸润与能力赋能并重”理念的鲜活印证。这种理念与当前高校支教转型方向高度契合,即从单向知识输送转向双向情感联结,从短暂帮扶转向长效赋能

▲图为同学们发射水火箭

二十三天的支教时光,在乡村振兴的宏图里或许只是倏忽一瞬,却在无数生命中刻下永恒坐标。这种改变悄然发生在许多孩子身上:曾经不敢抬头说话的小朋友,如今在《我骄傲,我是中国人》朗诵中担任领诵;总在作业本写“我不会”的小朋友,参与《水火箭》制作后立志“要造真火箭”。而支教队员们同样被重塑着价值观——支教队员们感慨:“孩子们教会我的创造力与最最真挚纯洁的情感,胜过任何一堂专业课。”这种双向治愈,正是当代大学生支教从“体验式公益”转向“可持续赋能”的核心价值

▲图为支教团成员一起合唱

夕阳西下,汇演在全体教师唱响《像你这样的朋友》中缓缓收束,台下的学生积极与老师挥手互动,场上的气氛再次进入高潮,背景板上未干的彩笔字迹成为这场盛夏相遇的永恒印记——“老师,你们是星星掉进鲁楼了”,而孩子们不知道的是,这些“流星”早已在豫东平原播下长明的银河教育扶贫的炬火从未熄灭,它只是化作云端星光,继续照亮黄土坡上的求知路。正如背景板上那行被雨水晕染仍清晰可辨的稚嫩笔迹所预言:所有短暂相遇都是永恒重逢的伏笔——当萤火飞越二十三昼夜的夏梦,鲁楼的每颗星终将找到属于自己的银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岳展鹏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46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