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赋能乡村——北京科技大学实践团助力木兰村开启电商直播“首秀”

发布时间:2025-08-06 17:27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李柔涵、胡佳玉   阅读 2.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动能。近日,北京科技大学鹿贝柯鹿耕三河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三河镇木兰村,以电商直播为突破口,助力当地“木兰香”大米、传统芝麻油等特色农产品开启从传统销售迈向数字营销的全新征程,用青春智慧为乡村与外界搭建起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乡土好物在数字时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此次电商直播,是木兰村在农产品推广领域的首次大胆尝试,实现了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

深入调研:挖掘乡土“好故事”

实践队刚抵达木兰村,便马不停蹄地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实践队与村干部、村民展开深入交流,详细了解“木兰香”大米的生长环境与种植工艺,探寻芝麻油的古法制作流程。在农民辛勤劳作的稻田边,在传承三代的老油坊里,队员们全神贯注地记录着每一个细节。他们发现,“木兰香”大米因巢湖支流活水灌溉而自带清甜,芝麻油经石磨慢碾保留了最纯正的香气……这些藏在乡土里的“好故事”,此前大多仅在邻里间口口相传,未能突破地域的局限,走向更广阔的市场。实践队敏锐地察觉到,电商直播正是让这些“土宝贝”被更多人看见的有效途径——通过镜头,不仅能展示产品本身,更能传递背后的农耕文化与匠人精神。

精心筹备:共筑直播新方案

为了让直播模式真正在木兰村落地生根,实践队与村干部展开了多轮细致入微的探讨。队员们充分发挥年轻人对短视频平台的熟悉优势,毫无保留地分享账号搭建、内容策划、镜头运用等实操经验。他们建议从“稻田日出”“油坊炒芝麻”等极具乡村特色的场景切入,将真实画面精心剪辑成宣传片,替代生硬的宣传方式;设计“村民说农事”环节,让种植户亲自讲述劳作故事,增强内容的感染力和亲和力。

针对村干部对直播流程不熟悉的顾虑,队员们还模拟直播场景,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如何面对镜头、如何自然流畅地回应网友提问,将专业的电商逻辑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土方法”。村干部们则结合村里实际情况,提出了“突出绿色生态”“强调手工制作”等核心卖点。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一套贴合木兰村特色的直播方案逐渐成型。

直播“首秀”:开启乡村新篇章

筹备工作就绪后,实践队与村干部共同迎来了这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首次直播尝试。镜头前,村主任手捧着袋装的大米,自然且亲切地讲述着“木兰香”大米的种植故事;实践队成员则配合默契地展示大米的质检报告和粒粒分明的大米,时不时穿插几句接地气的解说,让观众仿佛置身于木兰村的田间地头。个体户张大妈也热情地展示着自家手工制作的芝麻油,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言语间却充满了泥土的芬芳。

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直播,意外地吸引了众多网友驻足观看。屏幕上“这米看着就原生态”“想尝尝石磨香油”的留言不断刷新,3.2万次点赞的背后,是外界对木兰村农产品的好奇与认可。不少网友主动询问产品信息、打听购买渠道,更有人留言表示“想去村里看看”,亲身感受木兰村的独特魅力。

反思展望:乡村发展新路径

直播结束后,村干部们纷纷感慨,实践队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直播技术,更重要的是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原来,农产品的推广可以不止于线下集市,通过云端,木兰村的农耕文化、生态理念都能被更多人看见。

从田间地头的深入调研到直播间的成功尝试,实践队用青春力量为木兰村架起了一座连接乡土与数字世界的桥梁。这场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探索虽然刚刚起步,却已清晰地展现出电商直播对乡村发展的重大意义:它不仅是一种创新的销售方式,更是让乡村价值被重新发现的窗口。在青春智慧与科技手段的助力下,木兰村的“土宝贝”正沿着这条新路径,大步迈向更广阔的天地,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

撰文 | 李柔涵、胡佳玉

图片 | 卢正皓

审核 | 胡佳玉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佳玉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