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七彩假期”开讲水利科创课点亮乡村学生科技梦

发布时间:2025-08-06 18:2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张哲哲   阅读 3.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蔡宇轩 张哲哲 报道 宋兆旭 摄影)为丰富乡村学生“七彩假期”生活,助力乡村教育振兴与科普知识普及。武昌理工学院第十九届“大手牵小手”硒望恩施・清源兴教志愿服务队走进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景阳镇革塘坝社区,于2025年8月6日围绕“科技探秘”主题,开展了一场以“清江水利”为支点的特色课程,激发乡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

课程从孩子们熟悉的清江引入,志愿服务队队员刘婷婷老师为孩子们勾勒出清江的生态轮廓,巧妙运用“生活关联法”,将清江的供水、发电、生态调节等功能与孩子们日常的用水、电能使用等场景挂钩。刘老师延伸设计了“生活里的水力量”互动环节,从洗衣机水流去污到水车灌溉,让孩子们在熟悉的场景中解锁水的“隐藏技能”,直观理解水是生命与生活的重要支撑。

刘老师向孩子们讲解,清江水流驱动水电站发电与太阳能发电虽能量转化形式不同,但同样属于清洁能源利用,均能在满足生产生活能源需求的同时,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老师带领孩子们从理论认知走向实践操作,通过简单实验演示“太阳能转化为动能”的原理,用太阳能板连接小电机,在光照下电机叶片转动,直观展现能量的转化过程。

刘老师向孩子们分发预先准备的材料包,带领大家一步步组装。孩子们围在一起专注操作,认真拧紧螺丝,反复调整太阳能板朝向。当孩子们遇到问题时,便纷纷凑到志愿者身边追问求解。在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孩子们将“光能→电能→动能”的抽象知识,转化为亲手操作的具象成果。

此次“七彩假期”实践活动中,志愿者们以“家乡山水+趣味手工”的形式播撒科学种子,通过水利科创课程为乡村学生注入科学思维与探索热情。将乡土元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可触可感,引导孩子们在观察与操作中建立科学思维,让探索的热情在互动体验中自然生长。此次活动让“科技探秘”成为乡村孩子假期成长的亮色,以青春力量护航乡村教育振兴。

课程结束时,孩子们兴奋地举起制作的太阳能小汽车模型,笑容里满是科学探索的喜悦,以及对家乡清江的全新感悟。志愿服务队队长兰自强则表示:“乡村孩子对自然与科学的联结有着天然的敏感度,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课程,让他们发现科学不在课本里,而在身边的一草一木、一水一光中,这种从熟悉事物中获得的认知,会成为他们探索世界的第一把钥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哲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0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