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汪子一 邹笑榕 刘斐 邓宝玉)近日,湖南长沙——为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厚植环保理念,湖南农业大学牛犇犇青年志愿服务团近走进长沙县泉塘中学,以“科学实验秀:揭秘自然现象中的环保原理”为主题,通过沉浸式实验演示与互动教学,为学生们带来一场融合科学知识与生态文明的趣味课堂。
“看!火球在水面滚动,水槽里的液体瞬间变红!”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学生们屏息凝视:一块用棉花包裹的金属钠投入水中,剧烈反应生成氢气并释放大量热量,棉花燃烧形成“火球”,而生成的氢氧化钠使酚酞溶液变红,形成“水上火山”奇观。志愿者结合实验原理讲解:“金属钠的活泼性象征着不可再生资源的有限性,若过度开采或不合理利用,就会像实验中的剧烈反应一样,引发环境失衡。”随后,团队引入“钠与二氧化碳灭火实验”,展示资源循环利用的可行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开发”。
图为志愿者正在进行宣讲 供图1
“为什么塑料袋在土壤里十年都不会消失?”面对学生的疑问,志愿者用对比实验揭开谜底:三个透明箱内分别放置天然垃圾(树叶)、生活垃圾(果皮)和工业垃圾(塑料瓶),模拟自然降解过程。三天后,树叶与果皮已腐烂成泥,而塑料瓶毫无变化。“霉菌孢子能分解有机物,却无法消化塑料中的聚乙烯。”志愿者示霉菌分解过程,并引用数据:“全球每年产生4亿吨塑料垃圾,其中仅9%被回收,其余长期污染土壤和水源。”实验尾声,学生们用回收塑料瓶制作“生态花盆”,在实践中体会“减塑行动”的意义。
图为志愿者正在进行宣讲 供图2
“没有植被保护的土地,就像脱缰的野马!”在“水土流失模拟实验”中,两个托盘分别铺设裸土与草皮,志愿者用喷壶模拟降雨。瞬间,裸土托盘泥水横流,而草皮托盘土壤稳固。志愿者解释:“植物根系如同‘天然锚链’,能锁住90%的土壤颗粒。”随后,团队播放湘乡市泉湖村生态治理案例视频:该村通过种植固土植物,将水土流失率降低70%,并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增收。“原来保护环境不仅能守住绿水青山,还能创造金山银山!”学生在课后采访中说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汪子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