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随手丢弃到变废为宝——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与爱“童”行志愿者队环保实践课程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06 20:4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赵晓雅、林昀霏   阅读 1.3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赵晓雅)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与爱"童"行支教队在陕西省安康市镇坪县白家小学开展了一堂别具匠心的环保劳动实践课,主题为"垃圾分类小达人,变废为宝巧手匠"。本次课程面向一至六年级学生,通过创新的"知识+实践"教学模式,将环保理念与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帮助乡村孩子树立绿色生活意识,掌握垃圾分类技能,同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支教团队精心设计的互动环节和创意活动,让这堂环保课成为孩子们难忘的成长体验,也为乡村环境教育提供了新的实践范本。


分层教学:让环保理念入脑入心

课程由志愿者吕佳柃主导设计并主讲。针对乡村地区环保意识薄弱、垃圾分类基础设施不足等现状,教学团队创新采用"认知-理解-实践"三阶教学模式,并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实施分层教学。

课堂伊始,吕老师通过精心设计的"垃圾去哪儿了"情景剧拉开序幕。志愿者们扮演的"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个角色,用生动活泼的表演向孩子们展示了混合垃圾对环境的危害。这个环节不仅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更直观地阐释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在乡村地区,很多孩子对垃圾分类的概念还很模糊。"吕老师表示,"我们的首要任务是帮助他们建立系统的分类认知。"为此,支教团队特别设计了三套教学方案:针对低年级学生,采用"四色垃圾桶"卡通贴纸和儿歌口诀帮助记忆;中年级学生通过"垃圾分类飞行棋"游戏巩固知识;高年级则开展"资源循环利用"主题辩论,深化环保认知。


创意绘画:用色彩诠释环保理念

在实践环节的高潮部分,支教团队创新性地设计了"绿色地球·童心绘梦"环保主题创意绘画活动。志愿者们准备了环保水性颜料、再生画纸等材料,引导孩子们通过艺术创作表达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和憧憬。支教团队精心设计了分年级绘画主题:低年级描绘"绿色家园",中年级构思"垃圾的对话",高年级设计"未来环保城市"。孩子们用再生画纸和环保颜料,创作出充满想象力的作品:有分类垃圾桶旁唱歌的小鸟,有哭泣的海洋生物,还有智能垃圾处理系统。

在创作过程中,志愿者们适时讲解环保知识,将艺术表达与环境教育自然融合。这堂别开生面的环保美术课,让孩子们在色彩中理解环保,用画笔播种绿色理念,展现了环境教育的创新路径。

教学成效: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变

课程结束后,支教团队通过"垃圾分类大挑战"游戏检验教学效果。大部分的学生能准确分类20种常见生活垃圾并能说出至少三种资源再利用的方法。更可贵的是,许多孩子主动提出要在家设置分类垃圾桶,并担任"家庭环保小卫士"。

这场别开生面的环保实践课,不仅让孩子们收获了知识和技能,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绿色发展的种子。从"随手丢弃"到"变废为宝"的转变,正是乡村环境教育最生动的写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晓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4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