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院学子“三下乡”:对话巴绣传承,共绘非遗新图景

发布时间:2025-08-06 23:2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黄艳林 陈柯燃   阅读 5.0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黄艳林 陈柯燃),近日,重庆巫溪县城内,一场跨越代际的文化对话正在温情上演。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山逐梦 薪火传习”溪望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的成员们,带着对家乡非遗文化的热忱,走访了当地巴绣传承人姚江莲,通过深度采访与作品赏析,探寻非遗活化与乡村振兴的结合路径。

图为巫溪县非文化物质遗产巴绣作品,黄艳林摄

巴绣作为重庆巫溪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承载着当地的民俗记忆与文化基因,其独特的针法与纹样在岁月流转中沉淀为珍贵的文化遗产。活动中,传承人向团队成员细致讲述了巴绣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及传承现状,从选材、配线到刺绣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现着老一辈手艺人对传统的坚守。团队成员则围绕“非遗如何融入现代生活”“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助力传承”等话题与传承人深入交流,“现在正走进学校教授小朋友刺绣,下一步将把此项技艺带向社会,面向更多的人。”传承人的回答使得古老的巴绣技艺看到了与时代接轨的可能。

图为团队成员向非遗传承人学习巴绣针法,黄艳林摄

在作品赏析环节,一幅幅精美的巴绣作品令同学们驻足赞叹:既有展现田园风光的传统题材,也有融入现代审美的创新设计。团队成员表示,“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乡村文化的‘活化石’。我们有责任用所学知识为巴绣的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让更多人看到家乡文化的魅力。”

图为团队成员与巴绣非遗传承人合照,谭皓泽摄

此次活动是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山逐梦 薪火传习”溪望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团队成员通过面对面聆听传承人的故事,亲手体验传统针法,不仅领略了巴绣的艺术魅力,更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价值。接下来,团队成员将通过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宣传巴绣非遗技艺,扩大巴绣社会知晓度。团队成员相信,通过青年一代的创意与行动,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定能绽放新时代光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的文化动能。(通讯员 黄艳林 陈柯燃,图片 黄艳林 谭皓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黄艳林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6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