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黑土情怀浸润八桂山水——东北农业大学“煦日沃土”支教团续写壮乡童梦

发布时间:2025-08-06 22:4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钟庆艺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6日讯(通讯员 钟庆艺)近日,东北农业大学“煦日沃土,灵启八桂”大学生志愿服务团2025年暑期支教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灵川县圆满开展。这支由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牵头组建的支教团队,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七彩假期、中国大学生知行促进计划、西门子爱绿计划等项目号召,连续三年深入广西桂林灵川乡村进行支教活动,创新打造跨学科支教体系,为当地留守儿童播撒科学与艺术的种子,以高校优质资源服务乡村教育振兴战略。

图为开营仪式支教成员与同学们的合影 杨浩摄

三年坚守:从“单点支教”到“多维赋能”​​​

团队自2023年成立以来连续三年扎根灵川,现成员线上线下共30余人。针对本次支教,团队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成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以确保支教工作的有序开展。最终,支教团于7月15日顺利进行了开营仪式,通过自我介绍与开营破冰活动迅速拉近了与孩子们的距离,为后续支教打下坚实基础。图为开营仪式上各位支教老师进行自我介绍 杨浩摄

本次团队在广西桂林灵川大圩镇雄村小学进行支教的基础上,成员还分批前往县图书馆、九龙社区、公园里社区、荷兰郡青年之家进行了授课教学,实施知识多点覆盖,扩大支教影响范围,让更多的孩子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之中。此外,团队也招募了线上志愿者进行授课教学。

图为志愿者教师为公园里社区同学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科普 杨浩摄

”爱绿“科技为轴,五育并行发展

“酸柠檬能发电!”“我的水火箭升空了!”这是团队成员精心设计的爱绿课程,孩子们在手工实验中爆发出一阵阵惊呼。同时团队还积极结合院校学科特点,开展了喀斯特地貌土壤分析,气象环境科普,水资源保护等优质原创课程,将高校科研资源转化为童趣探索,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知识的向往。

图为同学们围观水火箭升空的场景 吕纯然摄

除此以外,支教团也力求孩子们美育、劳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等共同发展,通过手工,劳动实践,红色课程等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课程之余,教师们也会带领同学们进行丢沙包、跳大绳、打篮球等课间活动,积极进行体育训练,重视身体素质发展,还举行了圆满假期学生篮球赛,受到广泛好评。

图为圆满假期篮球赛比赛现场 吕纯然摄

童心绽放,收获成长

支教活动中,孩子们展现出了令人欣喜的变化。原本羞涩的脸庞绽放出自信的笑容,求知的眼神在每一堂课上闪闪发亮。在“爱绿”科技实验中,他们亲手验证了科学的奇妙,好奇心被点燃;在喀斯特地貌分析课上,他们开始理解家乡土地的独特;水资源保护课程则在他们心中种下了环保的种子。手工课上灵巧的创作、劳动实践中流淌的汗水、红色故事里坚定的目光,无不记录着孩子们德智体美劳的悄然成长。篮球赛场上奋力拼搏的身影和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更是凝聚了团队精神,点燃了运动的激情。孩子们纯真的笑容、积极的反馈和一点一滴的进步,是给志愿者们最好的回馈。
图为孩子们正组装水果电池 杨浩摄

教学相长,青春淬炼

对于“煦日沃土,灵启八桂”团队的志愿者们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次支教,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和心灵洗礼。从备课授课到组织活动,从沟通协调到处理突发状况,团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显著提升。面对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和提出的天马行空的问题,教师们会耐心引导、深入浅出地讲解,教学技能日益娴熟。深入县区与乡村,亲身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理解乡村教育的现状与需求,极大地增强了志愿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段经历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更加坚定了未来服务社会、投身国家建设的决心。

图为支教团成员进行家访 吕纯然摄

东北农业大学“煦日沃土,灵启八桂”志愿服务团2025年暑期支教活动已圆满落幕。三载耕耘,初心如磐。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青春使命,将高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前沿的科学知识和温暖的关爱播撒在灵川的乡村沃土上,为留守儿童架起了通往广阔未来的知识桥梁,为当地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支教模式,努力为乡村教育振兴贡献更多东农智慧和青春力量,让知识与希望的种子在八桂大地上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图为结营仪式成员与孩子们的合影 杨浩摄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钟庆艺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