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至19日,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团心服务队依托“技术+师范”专业背景优势,前往河源市源城区高埔岗街道对标乡村规划建设、乡村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建设需求,围绕文旅宣传、创意墙绘、教育发展专项调研等内容,开展为期十天的“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团队由46名队员组成,依托旅游管理、网络与新媒体、视觉传达设计、教育学等专业学科背景,聚焦万绿湖和源城区的文化遗迹、自然风光、客家建筑、民俗文化等,开展创意墙绘、文旅宣传拍摄和教育专题调研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宣传提质,助推河源文旅“出圈”。团队依托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力量赋能河源文旅宣传。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团队前往河源团市委与文广旅体局、万绿湖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等单位负责人开展专题对接会,就源城区文旅宣传片、万绿湖主题原创歌曲等拍摄内容方案进行了充分沟通。期间,成员前往万绿湖、龟峰塔、太平古街、鳄湖公园、恐龙博物馆等地进行拍摄,从晨曦微露到落日熔金,用镜头记录湖光山色,用创意讲述绿美故事,制作推出了《万顷琉璃醒,一捧翡翠饮》、《时光褶皱里的源城》文旅宣传片,原创歌曲《三百七十平方公里的爱》音乐MV以及团心服务队纪录片4部长视频,源城版《大展宏图》等创意短视频7 个,并在南方+、源城文旅局、源城共青团、屋佧河源、万绿湖景区等官方平台上发布,总浏览量达十万+,全方位展现了当地自然风光、历史文脉与人文风情,致力于塑造生态优美、底蕴深厚、烟火浓郁、体验丰富的旅游城市新形象。成为区域性文旅宣传“爆款”,真正实现从“区域热”到“全域知”的“出圈”跨越。
▲图为团队拍摄制作的原创音乐mv、文旅宣传视频封面
执笔绘墙,助力源城文旅“扩圈” 。融合美术学、动漫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师范类专业的民俗文化传承视角,团队积极与高埔岗街道办工作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以高埔岗民俗文化、产业发展、标志性建筑元素为基础在160平方米的墙上用心勾勒,将高埔岗客家文化、温泉文化、茶产业、特色民居、自然风光五大元素融入其中,“绘”就出高埔岗的发展新画卷。墙绘之上,水晶温泉涌动生命之源,采茶女指尖翻飞致富新希望,客家围屋承载宗族温情。这幅160平方米墙绘让高埔岗的温泉活力、客家温情跃然壁上,既美化了乡村“颜值”,更带动了打卡经济与提高民生获得感,让本土文化“看得见、摸得着”,更推动源城文旅从“单点游”向“片区联动”拓展,真正实现从“本地知晓”到“区域热捧”的“扩圈”进阶。
▲图为团队成员在河源源城高埔岗街道绘制墙绘
调研赋能,驱动源城教育“破圈”。 立足教育学、心理学及历史学等师范根基,团队围绕“振兴县中政策下的师资生源流失治理”及“手机成瘾对农村留守儿童抑郁倾向的影响机制”两大主题,实践期间两天内高效完成3场专题调研会,6天内先后走访源城区教育局及52户家庭,高效覆盖教育局、教师、家长、学生四类群体,累计回收有效问卷434份,其中教师问卷219份、家长问卷158份、学生问卷57份;累计访谈人数超100人,其中访谈了教师26人、家长40人、学生40人,形成总计67万余字的访谈资料,并以此撰写了2份调研报告,为源城区教育部门精准把握“国家县中振兴行动计划”政策落地中的师资生源痛点、农村留守儿童成长中的心理健康难点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与一线实情参考,助力相关部门更科学地制定教育治理与帮扶措施,更是为破解县中振兴与留守儿童关怀难题提供了青年视角的鲜活注脚,实现从“区域实践”到“全市示范”的“破圈”跨越。
▲图为团队成员入户与学生进行访谈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团心服务队在10天的实践中,以“技术+师范”专业优势为笔、河源山水人文为卷,用多元服务绘就了助力地方发展的生动图景。
▲图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团心服务队合照
在这个过程中队员们提升了专业技能与实践应用的能力,更深化了对“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内涵的深刻理解,强化了以专业所长服务地方所需的责任担当。从镜头捕捉到画笔勾勒,从问卷调研到深度访谈,46名队员以专业实践诠释了“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的初心——以青春之力扎根乡土,用学识所长服务社会,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留下了扎实而闪亮的青年足迹。(撰稿:周奕彤 蔡嘉琪 林显怡 曾智贤 图片:卢家俊 徐浩 曾钰淇 陈韶杰)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显怡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