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7月7日,宁夏师范大学“普语传薪”实践队深入海原县三河镇团庄村开展主题推普实践活动。实践队以“调研+传播”双路径先后两次开展普通话宣讲及工作。在“推普+语言调查”环节,通过问卷调研精准定位村中群体高频沟通痛点。随后跟随村书记入户开展问卷调查,统计普通话使用率。值得一提的是,实践队走访枸杞试验田,采访海原县枸杞产业发展协会张会长,了解到随着枸杞销售渠道拓展,尤其是电商直播兴起,普通话在枸杞产业发展中愈发重要。
图为通过问卷调研精准定位村中群体高频沟通痛点
在“推普+乡村语言文化”双向赋能传播中,实践队走进农民菜地,在与村民交流蔬菜品质、产量及销量的过程中,采用普通话与方言双向输出的方式,在保留当地方言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普通话交流开设普通话基础课,结合方言进行农产品知识讲解;开展“方言-普通话”大比拼活动,村民们以普通话翻译方言,让语言学习融入生活场景。
图为“推普+乡村语言文化”双向赋能传播
“我是小小推普员”普通话绘画活动也顺利开展,孩子们在团队成员陪同下,通过笔和纸,展现对普通话的理解,以“大手牵小手”的形式带动小朋友们的想象力。
图为“我是小小推普员”普通话绘画活动
这次“普语传薪”实践队走进海原县三河镇团庄村,村民,小朋友和基层干部都表示非常的欢迎,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了解到海原县三河镇团庄村。
图为“我是小小推普员”普通话绘画活动合影
此次实践活动,实践队坚持创新推动“普通话+方言文化”融合传播,通过菜地实践、入户调研、普通话宣讲和采访、绘画活动等多种形式,让普通话在乡村生活中得到实际运用。不仅提升了村民普通话应用能力,更通过“语伴计划”线上结对、培育本土“语言传播员”等长效机制,让语言成为连接乡村文化与外界的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与语言活力。
图为村民和实践队合影
不仅提升了村民普通话应用能力,更通过“语伴计划”线上结对、培育本土“语言传播员”等长效机制,让语言成为连接乡村文化与外界的纽带,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与语言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马小兰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