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资助伴成长,助学贷款促成才

发布时间:2025-08-08 23:18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文捷 何沛芸 徐夕茹   阅读 4.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广东省2025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下乡行”宣传工作号召,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向阳实践队于7月15日至22日奔赴肇庆市封开县杏花镇,通过集市宣讲、课堂互动、入户宣讲等多形式开展政策宣传活动,旨在将国家资助政策送到群众身边。

助学宣传来“赶集”,政策解读零距离

恰逢杏花镇赶集日,实践队员早早来到集市布置宣传点,吸引了不少村民驻足咨询。

“阿叔,您家孩子上大学可以申请这个贷款。”“咱们生源地贷款覆盖面很广,只要符合学籍、户籍、家庭情况等就可以尝试申请。”队员们用粤语方言向村民详细介绍政策。针对“民办高校能否申请”“还款流程如何操作”等高频问题,队员们结合政策文件进行详细解答,并通过趣味问答、发放定制纸袋、定制扇子等方式提升参与度。摆摊过程中,一位前来咨询的阿姨特意送来自家种植的黄皮向队员们表示感谢:“你们讲得很清楚,一听就懂,这些政策真是帮大忙了!”

▲图为队员在杏花集市摆摊

摆摊过程中,队员们还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了村民们对国家资助政策的认识程度和实际需求,同步发放助学贷款知识宣传手册、定制纸袋和宣传扇子,多方式结合致力实现政策宣传“零距离”。

助学课堂面对面,共筑学子成才梦

在杏花镇文化站教室中,实践队联合地方开展“助学政策进课堂”主题活动。调研组组长姚乐通过动画演示、案例解析等方式,系统讲解全学段资助体系。

“如果我考上大学但家里凑不齐学费怎么办?”“助学贷款需要抵押房产吗?” 在问答环节,队员们结合《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广东省资助政策》等文件进行针对性解答,并指导学生填写《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问卷调查》。活动尾声,队员们发起“助学政策传递计划”,鼓励学生将宣传手册带回家,帮助更多亲友了解政策。杏花镇文化站工作人员表示,本场政策宣讲不仅向同学们普及了助学政策知识,还架起了传递教育关爱与希望的桥梁。

▲图为组长姚乐为同学们讲解助学贷款政策

入户访谈暖民心,精准帮扶显实效

摆摊宣讲全覆盖,入户访谈点对点。实践队调研组化身“移动宣传员”,深入杏花镇8户困难家庭开展一对一政策解读。队员们针对助学贷款申请条件、资助标准等关键问题进行通俗化讲解,同时了解记录当地教育资助政策宣传情况。

访谈过程中,入户家庭均有提到资助政策使家庭减少了经济压力负担,让他们对子女的教育更加充满希望和信心。在队员们采访伍妈妈一家时,了解到他们家有四个孩子,家庭仅靠父亲务工维持生计,供孩子们上学十分困难。队员何乐针对伍妈妈家情况详细介绍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政策,伍妈妈听后握着宣传手册感慨道:“这下孩子们的学费有着落了,我们不会放弃!”结束后调研组队员为入户家庭送上了助学政策宣传材料和爱心物资,让政策的温暖走进群众心中。

▲图为队员进行入户采访

在入户访谈形成初步认识以后,调研组队员围绕教育资助政策的宣传状况、执行困难与需求对杏花镇中心小学教师和政府工作人员展开了深入访谈。“我们班的小林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困难,但学习特别刻苦。”杏花镇中心小学李老师分享道,“有了国家的生活补助后,她不再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成绩稳步提升,去年还获得了‘三好学生’称号。”李老师表示,资助政策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更让贫困学子有了追逐梦想的底气。杏花镇政府工作人员陈先生曾是助学贷款的受益者。他回忆道:“我上大学时,家里经济困难,正是生源地助学贷款帮我圆了大学梦。”如今,他回到家乡工作,主动参与政策宣传,希望帮助更多乡村学子走出大山。“国家政策越来越好,贷款额度提高了,还款期限也更灵活,真正做到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图为队员采访当地小学老师

 向阳之花,灼灼其华;向阳而行,步履不停。据悉,本次向阳实践队“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下乡行”摆摊宣传活动共惠及群众500余人,进班宣讲覆盖师生1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入户一对一宣讲8户,为留守家庭定制方言政策录音20余条。调研组队长姚乐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宣传,让政策阳光照进当地每一个需要的家庭。我们也将持续跟踪杏花镇资助政策落实情况,帮助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接下来,实践队还将通过调研报告、宣传视频制作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让国家资助政策惠及更多乡村学子。(通讯员 何沛芸 陈文捷 徐夕茹)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夕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