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师青年学子:实训基地科研化升级,“农易宝” 智建赋能橘红产业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8-08 23:5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梓诚   阅读 3.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讯(通讯员 刘晓彤,吴梓诚,周畅,黄家欣)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及“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号召,基于已建成的“校企合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橘红特色文化弘扬实践基地”“化橘红生产提质增效示范基地”三大品牌基地,开启了一系列升级和改造工作,并深化与广东二师计算机学院“农易宝”团队的合作,推动“农易宝”落地化州,为化橘红的健康生长和化州乡村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前期踏田深耕,筑牢实践根基

作为乡村振兴的青春力量,实践团始终以“接地气、察实情”为行动准则。五年间,实践团六次奔赴化州乡村产业一线,深度融入化橘红全产业链发展实践。响应2024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号召,团队早早建立起与当地农户的紧密联系,以“田间课堂” 为阵地开展前期调研。

本次下乡中,实践团的主要任务是助力“农易宝”系统落地化州的前期准备工作。团队成员深入大岭村,与农户面对面交流,详细收集化橘红的病虫害问题。如树干易遭大天牛幼虫蛀食,输导组织受损致养分运输受阻;树枝常受小天牛侵害,引发枯萎折断;红蜘蛛啃食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失绿卷曲、光合作用下降;蚂蚁咬食花器并筑巢,造成落花严重、坐果率降低;蜜蜂采蜜可能传播病菌,使果实内部出现斑点;牛胶病更直接影响植株健康与产量。田间地头里,队员们仔细观察生长状况,记录病虫害特征与发生规律,收集大量样本材料,为病虫害数据库建立与“农易宝”系统研发筑牢数据根基。

实践团成员勘测化橘红生长环境。实践团供图


通过这次前期踩点工作,实践团不仅对大岭村化橘红的病虫害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与当地农户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这将有助于“农易宝”系统在落地后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户,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率和效果。

实践团成员测量分析化橘红病虫害问题。实践团供图


实践团与团化州市委在项目交流会上关于“农易宝”技术进行探讨。实践团供图

中期三端研究,智建“农易宝”护橘红

基于前期扎实调研,实践团从种植端、生产端、销售端三端发力,以科技赋能化橘红产业提质增效。

实践团从化橘红的种植端、生产端、销售端三端入手,开展了一系列学术性研究活动。在种植端,团队运用数学学科优势,构建多维度函数模型,深入分析与勘测化橘红生长环境与产量的关联性,为农户提供科学种植方案,从而使化橘红的种植更加科学化与数字化。在生产端,实践团以现代科技手段赋能,提升化橘红产业的竞争力。通过现代工具的支撑让传统焕发生机,让连接无处不在,针对化橘红全产业链发展障碍,开展多项攻关项目,与化州企业携手共进,推动产业朝着高质量方向发展。在销售端,实践团紧跟时代步伐,运用数字化营销手段,联合化橘红传承人、本土企业开展直播行动,通过热门平台直播带货,拓宽销售渠道,增加农户收入。

在此基础上,实践团将深化与计算机学院“农易宝”团队的合作,助力病虫害检测系统早日落地化州。该系统利用先进的图像识别和大数据分析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化橘红病虫害问题实时监测化橘红生长状况,并为农户提供针对性的防治建议。这一系统的研发,将为化橘红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未来积极拓进,升级共绘新蓝图

为持续夯实服务能力,实践团对“校企合作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化橘红特色文化弘扬实践基地”“化橘红生产提质增效示范基地”三大品牌基地进行全面升级:硬件上完善科研与实践设施,为技术落地提供物质支撑;软件上优化管理制度,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未来,团队将进一步深化与“农易宝”团队的合作,推动系统在化州全面落地并持续迭代升级。同时,以化橘红产业为起点,将“农易宝”技术拓展至更多县域特色农产品领域,构建“一业带多业”的科技助农格局。实践团将始终以数学思维为钥、以科技力量为翼,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持续深耕,用青春智慧书写“产业兴、乡村美、农户富”的新篇章。


实践团田间调研合照。实践团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梓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2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