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基层实践记:岐黄技能从课堂到生活的试炼

发布时间:2025-08-09 01: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丁阳阳 范恒哲 付挺远 张永琪   阅读 2.6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志愿服务

大学生云报8月7日讯(通讯员 丁阳阳 范恒哲 付挺远 张永琪)七月的合肥,从滨湖塘西河公园的市集到飞驰的高铁车厢,从社区广场的义诊现场,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仁心筑梦 力行岐黄” 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正将课堂上学的岐黄知识转化为服务群众的实际能力,在基层实践中完成一场生动的 “技能试炼”。

市集引导员:让中医药文化 “活” 起来。7 月 1 日的滨湖塘西河公园中医药创意市集上,青年学子们化身文化传播的 “桥梁”。他们在 “八段锦 AI 跟学” 区耐心指导市民调整动作,在 “中医药 emoji 猜猜乐” 摊位讲解药材功效,用通俗语言解释 “为什么艾草能驱蚊”“中药染色的原理是什么”。面对市民对集章规则的疑问,他们一遍遍演示兑换流程;遇到动手能力稍弱的老人,便手把手教做艾草锤、中药香囊。“课本上的药材知识,只有讲给市民听、教市民做时,才真正变成自己的东西。” 一位学子说。从整理药材样本到设计互动环节,从维持现场秩序到解答文化疑问,学子们将中医药理论与传播技巧结合,让岐黄文化在欢声笑语中走进生活。

图为中药emoji猜猜乐现场。付挺远供图

高铁服务者:把健康知识 “送” 出去。7 月 3 日的 G7762 次列车上,青年学子们突破课堂边界,在流动的车厢里实践健康服务。他们提前整理好三伏养生要点、旅途防疲劳技巧,用 “久坐后颈肩拉伸操”“穴位按压小妙招” 等接地气的方式讲解专业知识。面对旅客对耳穴贴压的好奇,他们先示范穴位定位,再讲解 “耳穴对应身体脏腑” 的中医理论;指导制作艾草锤时,同步科普艾草 “温经散寒” 的药用价值。一位学子回忆:“有位阿姨担心晕车,我们教她耳穴按压方法,后来她专门来感谢说‘真的不晕了’,那一刻特别有成就感。” 从知识讲解到实操指导,从应急服务到文化传播,学子们在飞驰的列车上完成了从 “学知识” 到 “用知识” 的转变。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小朋友制作艾草锤。范恒哲供图

义诊见习生:将专业技能 “用” 到位。7 月 2 日的磨店社区义诊现场,青年学子们在专家身旁认真见习。他们协助专家测量血压、记录居民症状,将课堂所学的 “中医体质辨识” 知识用于初步问询;发放健康手册时,结合季节特点补充夏季养生建议;看到专家施展针灸推拿手,便默默记下操作要点,活动后主动请教细节。“以前在实验室练推拿手法总觉得生硬,今天看专家根据居民体质调整力度,才懂‘因人而异’的真正含义。” 一位参与义诊的学子深有感触。他们不仅是服务的协助者,更是知识的观察者和学习者,在与居民的互动中理解 “医者仁心” 的分量,在专家的示范中深化对专业技能的认知。

图为吴生兵教授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丁阳阳供图

实践中的每一次引导、每一次讲解、每一次协助,都是学子们对专业知识的检验与深化。市民的笑容、旅客的感谢、居民的认可,让他们真切体会到中医药文化的实用价值,也让 “传承岐黄薪火,服务人民健康” 的信念更加坚定。

此次基层实践,是青年学子将课堂理论与生活实践深度融合的生动尝试。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通过搭建多元实践平台,让学子们在服务群众中锤炼技能、增长才干。未来,这些青年学子将带着实践中的收获继续精进专业,让岐黄智慧在更广阔的基层大地绽放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恒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