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9日讯(通讯员张凤桐)7月21日至8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灰雀异地医疗京栖雀语实践团(以下简称京栖雀语实践团)的学子们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医务社会工作部合作,聚焦异地就医的重症及慢性病患儿家庭开展“心灵驿站”特别活动,深入重症监护室(PICU)外倾听家属心声、在风湿免疫科病房开设专业情绪疗愈课、为心外科患儿举办病房音乐会。此举旨在响应“三下乡”号召,运用倾听、心理干预与艺术疗慰相结合的方式,探索缓解异地医疗家庭“心”负担的有效路径,以实际行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中人文关怀与健康公平的要求。
乐愈心灵,播撒传递
活动的暖心高潮在心外科病房上演。实践团成员成为“音乐疗愈使者”,为病情允许的患儿及家属献上长笛、黑管与萨克斯三重奏。《茉莉花》的熟悉旋律如故乡微风拂过心田,《Remember Me》则触动了家长们心底最柔软的角落。“请记住我”的乐声中,不少家长眼眶湿润。
▲图为“京栖雀语”实践团在心外科开展病房音乐会。
悦纳情绪,心栖暖光
在风湿免疫科病房,针对长期慢性病患儿的心理困扰,实践团化身“情绪引导员”,为30余位患儿带来了实用的“情绪管理成长课”。一位患儿家属反馈:“孩子最近情绪很低落,但特别喜欢你们的课,今天吃饭的兴致都高了不少!”这间临时“驿站”,为患儿和疲惫的陪护家属提供了专业心理支持。
▲图为“京栖雀语”实践团与儿童医院的孩子互动
忧思共担,诉说心语
在重症监护室(PICU)门外,实践团成员与焦虑的家属们深入交流。甘肃的李女士反馈,孙子在重症监护室好多天,钱像流水一样花,每一秒都是煎熬。团队成员细致记录下异地家属的忧虑、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对未来的迷茫。”能有人专门听我说这些,感觉心里的石头好像被挪开了一小块。”一位四川母亲坦言。这些真实声音,揭示了异地患儿家庭远超常人的身心重压。
“健康中国建设,不仅在于提升医疗技术,更在于构建覆盖全人群的健康服务体系,对脆弱人群的人文关怀不可或缺。”团队指导老师孙雅楠道出活动深意,“正如我们传递的理念:‘所有的情绪,都是世界爱你的形状’。我们希望能帮助这些孩子运用这种‘超能力’面对挑战。”
据悉,实践团正系统整理访谈资料、课堂反馈及音乐会效果评估,为医院优化异地患儿家庭支持服务提供青年视角的专业参考。这群北科学子用倾听与艺术疗愈,在守护儿童健康、促进健康公平的路上,奏响了充满温度与力量的青春乐章。
撰文 | 张凤桐
图片 | 刘乐尧、李紫熙
一审 | 孙雅楠
二审 | 刘盼
三审 | 何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凤桐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