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曹毅、李敏婷)近日,渔韵薪火队以乡村文化传承与教育振兴为核心目标,充分发挥音乐、体育、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优势,围绕非遗文化传承、科学素养提升、红色教育润心三大方向开展实践工作。他们在惠州市惠东县平海镇组织了一场为期7天的非遗文化传承实践活动,为50余名7至12岁的青少年量身打造了富有针对性的教育文化体验,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文化振兴贡献力量。
一、传承非遗文化,弘扬地方特色
采访非遗传承人,聆听渔歌故事
团队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惠东渔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喜英老师。张老师分享了她与惠东渔歌的渊源,以及多年来在传承和推广方面的努力。她强调了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并对大学生下乡教学惠东渔歌提出了建议。
图为采访惠东渔歌传承人张喜英老师
讲授基础理论,筑牢文化根基
接着,团队开设《惠东渔歌基础理论》课堂,成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饱满充沛的情感,从“咸水歌”悠扬婉转的拖腔到“叹调”中蕴含的渔家悲欢离合,细致勾勒出惠东渔歌的历史脉络,通过故事化讲解,让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渔歌中对大海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
图为孩子们在《惠东渔歌基础理论》课堂上
传承文化韵律,舞动文化活力
在基础理论讲授之后,团队开展《渔歌对唱》课堂,让孩子们聆听老渔民的原声录音,分辨其中的潮汐号子和情歌小调,随后分组用各自方言对唱,稚嫩真诚的歌声让这一非遗在新一代传承中焕发新活力。此外,团队还精心设计渔歌操,让孩子们手持象征渔民帽的敏捷圈,伴随渔歌旋律模仿渔民劳作动作,在欢快舞动中了解渔民日常,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图为孩子们在《渔歌对唱》活动中
图为孩子们跳《渔歌操》
二、提升科学素养,激发探索热情
特工密信实验,解锁科学奥秘
团队开展了《特工密信》科学小实验课堂。通过碘伏显影和维C还原性等实验,孩子们在趣味中探索了科学原理,同时了解了维C在生活中的应用。
图为孩子们在《特工密信》科学小实验课堂上
飞碟大作战,运动中促团结
团队组织了《飞碟大作战》团辅运动。主讲和助教带领孩子们在音乐中热身,随后开展多样游戏。孩子们尽情嬉戏,释放活力。孩子们通过各种运动方式传送飞碟,提升了团队凝聚力。活动结束前的拉伸环节,让大家在欢乐运动后舒缓身体。
图为孩子们在《飞碟大作战》团辅运动中
化学反应实验,感受科学魅力
“神奇的化学反应”课程为孩子们打开科学探索之门。课堂上,老师通过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实验展现化学的魅力:高锰酸钾在水中化作“蓝紫色流星雨”,维C融入溶液带来“下雪”般的变色效果,维B2溶解成“金黄色流星”,更通过醋与小苏打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并演示其灭火特性的实验,让孩子们直观感受气体的特性。
图为孩子们在“神奇的化学反应”课程中
三、赋能乡村教育,助力学生成长
悦纳自我课程,塑造积极心态
《悦纳自我》课程以丰富环节传递成长力量。同学们先观看植物生长视频,从不同生命形态里,领悟 “因不一样,世界才更精彩” 的哲理;接着绘制专属苹果树,以红苹果象征优点、绿苹果代表待进步处,借具象化方式梳理自我、接纳特质。
图为孩子们在《悦纳自我》特色课程中
了解疍家文化,拓展文化视野
团队围绕疍家文化展开教学。孩子们通过绘画与分享,了解了疍家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特色,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
图为孩子们在了解疍家文化
手工创作课程,激发创意潜能
团队开展了手工课《扭棒创想,童心绽放》。孩子们通过制作扭扭棒作品,激发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体验了手工艺术的乐趣。
图为孩子们在《扭扭棒创作》手工课上
四、调研与总结,助力长效发展
为深入了解当地教育现状,团队通过问卷调查、现场采访等方式,与学生、家长、村委干部、社工人员、志愿者等群体广泛交流。从他们的话语中,成员们深入了解到当地教育资源短缺,也更加深切希望可以利用高校的外部资源平台来弥补当地教育的空缺,激发乡村儿童青少年对科学的热爱与好奇,同时也希望将科普义教带到更多的乡村地区,让科学之光与红色基因共同照亮乡村少年的成长之路。
图为团队成员与当地工作人员及小朋友合照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曹毅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