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海大学“纸艺水韵——非遗传统文化传承实践团”赴金坛区华丰围巾厂红妈妈巧工坊开展调研。通过观摩缂丝技艺、体验编织工艺、对话厂长等形式深刻感受传统手艺赋能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活动初,小红妈爱心社社工对红妈妈巧工坊进行了简单介绍,华丰围巾厂推行“小红妈爱心社+企业+社区+妇女”共建模式,在社区建立红妈妈巧工坊,为低收入妇女、待业宝妈等多种群体打开就业新窗口。让许多人有了就业新途径,让一个个家庭有了更坚实的生活支撑。目前,巧工坊已经设立5个基地,累计为200余人开展技能培训,使人均月增收1000—2500元。
▲图为实践团成员听取巧工坊介绍
随后,华丰围巾厂红妈妈巧工坊负责人叶女士带领团队深入参观围巾厂,近距离了解工厂生产流程,从选料到裁剪编织,再到染色存储,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图为围巾厂部分生产过程
参观结束后,队员在叶女士的演示指导下尝试挂毯钩针,深切体会到传统钩针技的巧与复杂,每一条成品的背后,都是无数人付出的辛勤汗水,是对非遗传承的坚守。
▲图为实践团队员学习体验钩针技巧
在对叶女士的采访中,实践团了解到这里的技工都是从基础针法开始学起,不断重复逐渐熟练,在经营理念上,巧工坊采用“企业+社区”的共建模式,凭借精湛的技艺,与美国沃尔玛、中东等国际客户长期合作,产品远销巴黎、米兰等时尚之都。叶女士表示厂里的外贸利润与国际局势紧密相关,正因为如今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逐渐增强,影响力逐渐增大,厂里的订单越来越多,职工的钱包也越来越鼓,生活的越来越幸福,这都要感谢乡村振兴的好政策。
从梭子翻飞的巧工坊到职工脸上洋溢的幸福笑容,传统手艺正焕发新生。当非遗遇见乡村振兴,针线编织的不只是围巾,更是老百姓的幸福生活。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影留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冯壮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