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张子松、薛茗月) 7月30日下午,神农架新华镇暑期托管班迎来别样课堂。湖北大学“润雨生花”支教团联合公益项目“远山计划”共同打造的“英语+生物”双主题课程火热开启,通过沉浸式互动与本土化科普,为林区孩子架起多元学习桥梁,探索高校资源与公益力量的创新协作模式。
公益联动打破课堂边界
作为聚焦山区教育的公益项目,“远山计划”首次携手高校支教团队创新教学形式。英语课堂上,外教以亲切的“Hello! What's your name?”开启对话。最初腼腆的孩子们在志愿者鼓励下渐渐活跃——“I'm Zhang Qiqi!”“My name is Zhou Wenhao!”稚嫩的英文回应赢得外教竖起的大拇指,教室里掌声与欢笑声交织。
▲图为外教老师鼓励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团队精心设计“单词指令大行动”游戏:孩子们侧耳辨别“apple”“banana”等单词指令,同步完成对应动作,在团队协作中拓展词汇量。课程尾声,支教团成员配合外教演绎英文歌曲《Five hundred miles》,孩子们从轻声跟唱到全情投入,随节奏摇摆的身影满是纯粹欢乐。
▲图为师生一起玩游戏
本土生态激活科学认知
英语课堂余韵未散,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潘明清教授携植物标本走进教室。从珙桐开花时宛如振翅白鸽,到红豆杉的珍稀价值,他以孩子们熟悉的家乡生态为课堂脚本,将专业知识转化为生动讲述。“金丝猴平时吃什么?”“珙桐种子能飞吗?”面对充满童真的提问,潘教授结合科考故事耐心解答,探索氛围在互动中升温。
▲图为潘教授讲解神农架动植物知识
进入标本制作环节,“轻抚叶片,留住自然的纹路”潘教授轻声指导。孩子们屏息协作:有人小心翼翼抚平花瓣皱褶,有人默契配合固定枝干。清香的草木间,一件件稚嫩却用心的植物标本渐次成型,孩子们手捧作品的笑容里盛满成就感。
▲图为志愿者协助小朋友制作植物标本
多元融合播种未来希望
“这样的课堂远超课本意义!”托管班负责人感慨道,山区孩子鲜有机会接触外教与大学教授,这种跨界融合模式既拓展视野,又深化了乡土认知。
▲图为活动老师、志愿者、学生合影
湖北大学“润雨生花”支教团负责人表示,多方协作能精准对接林区需求。未来计划深化与“远山计划”及高校的合作,围绕“语言赋能+实践探索”、“本土根脉+世界视野”开发系列课程,让暑期托管成为滋养成长的沃土,助力公益教育在资源互补中行稳致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子松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