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师生利用数字化赋能侨厝保护

发布时间:2025-08-06 16:44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颖   阅读 188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近日,华侨大学机电及自动化学院“礼敬中华,数智侨厝”实践团于厦门、泉州等地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作为侨校青年,他们积极为侨厝保护贡献侨校青年的力量。实践团走访调研了泉厦两地的侨厝,通过“线下调研 + 线上数据处理”的形式开展实践,针对当前侨厝面临的保护困境,为侨厝的三维可视化呈现和数字化保护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

在闽南侨乡文化的典型代表泉州梧林村,实践团前往村落,对梧林侨批馆、朝东楼等代表性建筑进行全方位扫描拍摄;在著名侨领陈嘉庚先生的故里——厦门集美大社,实践团调研了登永楼、文确楼等嘉庚风格建筑。通过数字化手段记录了这些红砖建筑的独特构造,为承载着厚重的华侨爱国精神的嘉庚风格侨厝进行了系统性的数据采集;在厦门集美鳌园,团队成员不仅详细对陈嘉庚纪念馆的建筑细节和“集美解放纪念碑”周边建筑群进行测绘,还深入学习了“嘉庚精神”的丰富内涵。

线下考察完毕,实践团对线下调研的数据进行线上数据技术处理。他们借助3DGS(高斯泼溅)和体素模型技术,将线下测绘的数据转化为数字点云图,经过模型重拓扑、裁剪修正、体素化等技术处理后,再导入像素沙盒数字孪生引擎。实践团将利用导入像素沙盒数字孪生引擎的数字存档,针对侨厝进行数字化保护。

目前,实践团也正积极与当地文旅部门合作,通过数智赋能的手段,让人们突破时空限制,在数字化平台中以沉浸式地感受侨厝的魅力。这不仅是对传统侨厝建筑的保护,更是对华侨爱国爱乡精神“根”与“魂”的传承与弘扬。

▲图为闽南古厝数字还原软件截图

▲图为南侨楼群数字还原成果展示

“技术永远是手段,传承才是目的。”实践团负责人江颖同学说。实践团成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实践中的所学所感运用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为守护侨文化的“根”与“魂”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侨乡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礼敬中华,数智侨厝”的实践之旅,不仅是一次对红砖白石建筑的技术探索,更是一场对华侨精神内核的深刻体悟与对侨乡文化根脉的深情守;不仅是历史的回响,更是面向未来的文化自信与担当。实践团成员们用行动展示新时代青年对这份精神遗产的自觉传承与创新表达,让华侨精神的薪火在数字时代依然熊熊燃烧,照亮文化传承的永恒之路。当数字技术让红砖白石在虚拟的像素世界重现,那些藏在砖石里的华侨故事,正跨越时空,在新时代续写着乡愁与家国的共鸣。

▲图为实践团线下调研陈嘉庚纪念馆

▲图为实践团在陈嘉庚纪念馆前的合影

撰文 | 华侨大学 江颖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