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理工大学“情牵留守,法润心田”社会实践团访谈小董乡中心小学副校长张天运

发布时间:2025-07-30 21:3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雅欣   阅读 5.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7月28日讯(通讯员 盛兰庭、刘雅欣、史航颖、李雨蒙、杨巧丽)2025年7月7日,“情牵留守,法润心田”社会实践团走进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小董乡小董中心小学。在为留守儿童开展普法活动的同时,实践团与该校副校长张天运展开深入交流,探寻这位坚守乡村教育十七载的教育者背后的故事。

步入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镌刻着“办学功绩永垂青史”的纪念石碑,沿着有些坑洼的水泥操场前行,几张泛着蓝漆光泽的乒乓球桌静静伫立,仿佛在默默等候课间孩子们欢快的身影 。走进教室,满墙的奖状瞬间让人暖意涌动:一块黑板上是孩子们歪扭却工整的黑板报,另一块还残留着上节课的粉笔痕迹,“争做‘五好学生’争创‘文明班级’”的红色标语格外醒目,无声传递着学校对孩子们的殷切期望。办公室里,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清晰可闻,实践团在这里见到了张天运副校长——这位守候留守小学十七载、甘守清贫的教育者。

▲图为小董乡中心小学黑板报

初到校园,埋下坚守的种子

初见张天运副校长,他和蔼中透着沉稳。作为小董小学的副校长,他在学校管理与教育教学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更肩负着“办好家门口学校”的重任。在这个相对偏远的乡村,这所学校承载着无数孩子的梦想。

回忆起刚到小董小学时的情景,张副校长至今记忆犹新。那时学校硬件设施简陋,仅有一座教学楼,师资力量薄弱,就连学生也只有16名,且多为留守儿童,其中不乏家庭贫困或智力发育有障碍的孩子。“看到那些孩子渴望知识的眼神,却又因为家庭的原因而有些自卑和内向,感觉自己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张天运副校长说道,“所以自己暗下决心,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让这些孩子在学校里感受到温暖和关爱,让他们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

用心守护,点亮成长之路

为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张天运副校长费尽心思。他组织教师定期与孩子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想法和需求,还开展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丰富的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学生小宇的转变便是生动一例。其父母常年在外地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由于缺乏父母的陪伴,小宇在学习上变得越来越不自信,成绩也一落千丈。张天运副校长了解到情况后,主动与小宇谈心,鼓励他勇敢面对困难,并安排责任心强的老师对他进行一对一辅导。在张天运副校长和老师的关心帮助下,小宇逐渐开朗,学习成绩也有显著提高。“看到小宇的变化,感到特别欣慰,这也让自己更加坚定了要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决心。”张天运副校长欣慰地说。

在师资建设方面,张副校长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引进优秀的教师人才,同时加大对本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教师是教育的关键,只有提高了教师的素质,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张天运副校长说。他常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活动,让他们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教学水平。在他的努力下,小董小学的教师队伍逐渐壮大、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在各类学科竞赛和文艺比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较以往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此外,张天运副校长推行的“n + 1”帮扶制度颇具成效——一名教师帮扶多名留守儿童,从学习、生活和心理等多方面给予孩子们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作为该制度的带头实践者,张天运副校长深入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家庭中,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与具体困难,并与帮扶教师共同制定个性化的帮扶计划。“不能让这些孩子因为家庭的原因而输在起跑线上,‘n + 1’帮扶制度就是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保障。”张天运副校长坚定地说。

在育人理念上,张副校长注重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以感恩教育、二十四孝为核心深化育人内涵。针对学生沉迷电子产品、社交能力弱化等问题,他强调跨学科阅读的重要性。此外,他还用优秀传统文化智慧阐释终身学习理念,倡导通过读书会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建立正确价值观,提升人际交往能力。

平衡担当,诠释教育真谛

谈及工作中的最大挑战,张副校长感慨地说:“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平衡好学校管理和关爱留守儿童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时候学校的事务繁多,但是又不能忽略那些孩子的需求。”但他从未被困难打倒,而是不断调整工作节奏和方法,努力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既然选择了这份工作,就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再难的事情,只要用心去做,就一定能够克服。”他坚定地说。

张副校长的付出和努力得到了学校师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他的名言“教育是一场爱的接力,要把这份爱传递给每一个孩子”也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心中。如今,小董小学师资队伍已扩充至30余人,学生规模达400余名,较往昔实现跨越式发展。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让大家看到了他作为副校长的担当和情怀。

展望未来,共筑美好明天

展望学校未来,张副校长充满期待:“希望能不断改善办学条件,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也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关注留守儿童这个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他坚信,只要齐心协力,孩子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采访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围坐于小董小学的教室里,望着墙上孩子们的读书心得与满墙奖状,心中感慨万千。张天运副校长提及以跨学科阅读矫治学生沉迷电子设备、重塑社交力,以传统文化读书会培育批判性思维时,那些话语像一粒粒种子埋进大家心里。大家恍然明白,在这所留守小学,读书早已超越获取知识本身 —— 它是张副校长为孩子搭建的成长阶梯,用墨香填补亲情陪伴的空缺,借文字为留守儿童织就心灵铠甲。实践团成员们望着课桌上摆放整齐的书本,深知往后不仅要以法律知识护航,更该助力传递 “读书赋能成长” 的信念,让法治与阅读并行,陪这些孩子在字里行间寻光,在知识滋养中挣脱困境,奔赴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采访副校长张天运

张天运副校长在小董小学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用爱心和责任守护着留守儿童的成长,用智慧和汗水努力办好家门口的学校。他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孩子们前行的道路。他的故事激励着每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相信在张天运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小董小学的明天一定会更加辉煌,那些留守儿童也一定能够在爱的滋养下茁壮成长,实现自己的梦想。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雅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