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关于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爱国主义教育工作部署,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核盾青锋志愿宣讲团”于2025年7月8日至12日开展暑期社会实践专项活动。本次活动以“基因传薪火,宣讲践青春”为主题,依托“大中小幼”一体化教育模式,深入烟台市、海阳市等地开展“两弹一星”精神宣讲。重点通过系统化、多层次的宣讲实践,引导广大群众铭记历史功勋,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转化为报国的自觉行动,为培育时代新人注入精神动能。
图为团队实践合照
铸魂青春淬赤诚 砺行初心启新程
宣讲之路的起点,是思想的校准。为夯实宣讲基础,团队进行了充分准备。前期培训中,指导老师为团队廓清了宣讲方向;“到梦空间”平台上的网课学习,帮助队员们从老一辈科学家事迹中汲取力量,立下宏志;线下研讨会上,团队针对不同受众量身定制各项方案,碰撞思维火花——走进宣讲第一站幼儿园,小朋友们被量身定制的“两弹一星”吉祥物印章、贴画和导弹卫星图纸所吸引、踊跃创作时,我们确信,以童趣化、具象化的方式播撒精神火种,是点燃幼儿爱国情怀与科学梦想的有效启蒙路径。宣讲结束后他们眼中闪烁的对“两弹一星”的初识光芒,是对整个团队用心最好的回馈。图为实践队线下研讨及授课材料准备照片
走出校园,团队深入烟台社区开展调研,成功回收200余份有效问卷。从学龄前儿童纯真的反馈眼神,到基层问卷承载的各项数据,都是精神火炬的续焰。
宣讲传薪融市井 精神擎炬耀征途
宣讲的火种,由青春之手点燃,跨越年龄的沟壑,在多元实践的沃土上蓬勃生长。首站走进山东工商学院幼儿园和金字塔儿童潜能培训学校,40余名孩子亲手绘制主题手抄报,在趣味游戏中学习,一同喊出“两弹一星,我们能行”的稚嫩宣言。当抽象的精神化为孩子们手中绘制的火箭、眼中闪烁的好奇与向往时,那份属于民族的坚韧与梦想便有了最鲜活的载体。面向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生,团队进行了“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专题宣讲与研讨,110余名同学参与其中。一位学生在分享中坦言:“那些在戈壁滩上隐姓埋名、不计得失的故事,让我真正触摸到了‘两弹一星’精神滚烫的内核,理解了什么是国家脊梁的担当。”在凤莱驿·党群服务中心,该团队的专题宣讲“生活中的核辐射”与众益公益服务团队30余名青年志愿者的日常实践碰撞融合,宣讲团成员袁梦涵表示:“当我们将‘两弹一星’精神与日常的志愿服务相结合,用科学知识服务居民时,那种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传承使命感变得无比真切和自觉。”图为实践队与幼儿园小朋友开展互动游戏,一同绘制手抄报
图为实践队在山东工商学院外国语学院进行“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专题宣讲与研讨
图为实践队联合众益公益在凤莱驿·莱山区城市党群服务中心,向社区居民开展主题公益宣讲
图为实践队在金字塔儿童潜能培训中心,与学龄前孩子们亲切互动
星海九天探寰宇 青春追“星”吾自强
走进海阳市卫星数据产业园,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近距离接触了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这些尖端技术。抽象的“自主可控”概念,在眼前跳动的数据和精密的仪器中,变得无比具体而震撼。团队成员魏佳震表示:“国家核心技术自主可控至关重要,这次的参观学习坚定了我们矢志攻关的强国志向。”来到山东核电科技馆,队员们安静地聆听着讲解员讲述钱三强、王淦昌等老一辈核科学家隐姓埋名、以身许国的感人事迹。队员们围在大型电子触摸屏前,手指滑动,沿着时间轴“走”了一遍中国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壮阔征程。沉浸式的体验,让书本上的历史变得鲜活可触。站在东方航天港的发射架下,长征火箭残骸静静诉说着航天人“敢上九天揽月”的奋斗故事,成员们有幸接触各类航天器,通过专业人员的详细讲解,对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有了更直观和深刻的理解。一路走、一路学、一路思,成员们已将学习感悟融入行动,融入生活。
图为实践队参观学习的照片图为实践队在海阳市卫星数据产业园参观游览后的合影留念
接下来,实践团将继续前往新疆、烟台等地中小学,把“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从理论讲台延伸至校园一线。
“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深入多地开展分层宣讲,引导广大群众铭记历史功勋,激励青年学子将“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新时代科技自立自强的澎湃洪流。未来,实践团将继续弘扬这一精神,为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精神动能。(通讯员:张月悦 郑云倩 魏佳震 袁梦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月悦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