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日,广东行政职业学院“青骑兵”志愿服务宣讲团突击队响应号召,深入广州市花都区炭步镇,开展为期十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子以街巷为卷、古村为砚,紧扣法治筑基、文化传承两大核心,将智慧与热忱倾洒乡土,谱写了一曲青春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的时代强音。
法治筑基,街巷间播撒法治星火
乡村振兴,法治为基。“青骑兵”深知法治是乡村治理的根基,他们化身普法先锋,将法律的种子播撒进孩童心田。
在炭步镇的课堂上,“身体卫士大冒险”用故事织就防护网,“法治小侦探”以画笔勾勒“法律盾牌”,让“反欺凌、善维权”的种子悄然萌发。情景剧里的角色扮演、《宪法伴我们成长》的悠扬歌声,让法治信仰如春雨般浸润心灵。当孩子们能清晰道出“权利”与“义务”的含义,当尊法守法蔚然成风,这束法治的光芒,不仅照亮了孩子们当前的成长道路,也照亮了乡村善治的未来图景。
文脉续弦,岁月里焕活千年乡韵
乡村的魅力,在于历经岁月沉淀的文化根脉。应和着法治的节拍,“青骑兵”高擎文化传承的火炬,以青春为桥梁连接古今,让炭步镇千年的文化积淀绽放时代华彩。
非遗剪纸课上,红纸在孩童指尖翻飞,是传统技艺的生生不息;书法课堂里,一撇一捺间流淌的,是笔墨韵味,更是文化自信的悄然萌蘖。在塱头古村,“忠孝传家远”的祖训与童声交织,“七子五登科”的史话通过融媒体作品跃上更广阔的舞台。当“小小讲解员”用清脆童音唤醒斑驳古墙的记忆,当“非遗+青春”的创意路径在春阳台落地生根,传统文化已变为可触摸、可参与、可创新的“活态基因”,为乡村注入独特的精神标识与发展动能。
实干铸梦,沃土上耕耘振兴答卷
教育的本质,是让热爱与信念自然生长。“青骑兵”打破课堂边界,让知识在乡土间焕发活力。
粤剧水袖舞动广府风情,反诈情景剧教会辨别是非,“节气小侦探”在草木更迭中读懂自然节律,纸鸢载着“守护自然”的承诺飞向蓝天。这些课堂内外的实践,让孩子们在青砖黛瓦间看见文化之美,在政策宣讲中感受时代温度。“青骑兵”在旺边广场对特殊家庭的政策解读、入户走访时对惠民措施的通俗阐释,都是“知行合一”的生动注脚。从手语舞里的“感恩”教育,到“两弹一星”故事点燃的家国情怀,青春力量正在培育具有乡土认同、家国担当的新一代。
校地同心,协作中筑牢振兴基石
校地同心的协作,让这份实践更具深度。从前期调研到方案打磨,再到实践落地,学校的智力资源与地方的发展需求深度融合。
结业礼上,《感恩的心》手语表演与《宪法伴我们成长》的童声合唱,是情感的自然流露;炭步镇“深耕德育沃土”的锦旗,见证的是校地共育的成果。正如队长张琪所言:“双脚扎进泥土,才能读懂乡土中国的厚重。”这十天,是知识在实践中淬炼的过程,更是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的缩影。
青春落笔,序章处铺展振兴长卷
十日深耕,时光虽短,法治的种子已然萌芽,文化的薪火正在传递,青春的担当更在延续。“青骑兵”在炭步镇的行动,不过是青春投身乡村振兴伟业的一个铿锵序章。
当万千青春身影汇入希望的田野,当澎湃的心跳与大地的脉动同频共振,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复兴画卷,必将在中华大地上恢宏铺展。青春的理想之花,也必将在民族复兴的征程上、在乡村的沃野之间,绽放出最璀璨、最绚烂的时代光华!这正是“三下乡”的意义所在——让青春扎根大地,让成长向阳而生,让每一份初心都能在基层的沃土中,结出温暖的果实。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林玉生 责编:赵慕晨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