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赵浩淳 郭紫茹) 近日,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 “龙飞沛泽,汉韵传薪” 社会实践小队前往江苏沛县,开展汉文化探寻与传承实践活动。沛县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汉文化重要发源地,承载着 “汉兴之地” 的千年记忆。此次实践通过实地走访、亲身体验与深度访谈,挖掘汉文化当代表达,记录非遗传承故事,助力年轻一代感受传统文化生命力。
走进沛县县城中心的广电冷面店,三十年的老味道萦绕店内。琥珀色的羊骨老汤在锅中翻滚,店主李阿姨介绍,每日凌晨三点备料,用羊骨、老鸡熬制六小时成汤,面条现做保证劲道,这是她坚持三十年的匠心。招牌冷面细韧酸甜,搭配鸡丝、榨菜与红油,微辣回甘,不少食客表示,外地求学的孩子回到沛县必吃这口,这碗冷面已成为承载沛县人乡愁的 “文化名片”。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广电冷面店食客。 赵浩淳 供图
实践小队还走进沛县博物馆,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观看纪录片《汉兴沛泽》,该片以二十分钟时长梳理汉高祖刘邦从泗水亭长到建立大汉王朝的历史脉络,帮助队员构建具象化历史图景。随后队员参观文物展厅,汉代铜剑的冷冽锋芒、彩绘陶楼的精湛工艺,直观展现了汉代物质文化成就。在博物馆互动体验区,队员们在工作人员指导下参与汉代拓印技艺实践,用专业工具将石碑铭文转印至宣纸,感受传统金石传拓工艺的魅力。
图为实践队员观看纪录片《汉兴沛泽》。 郭紫茹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了解汉文化历史。 赵浩淳 供图 图为实践小队在沛县博物馆前留影。赵浩淳 供图暮色中的歌风台晚风习习,这座因汉高祖刘邦《大风歌》闻名的古台,让队员们沉浸式感受汉文化底蕴。在工作人员指导下,队员身着按汉代 “上衣下裳” 制式复原的汉服,工作人员详细讲解汉代服饰美学 —— 宽大袖口不仅体现设计巧思,更暗喻君子海纳百川的胸襟。队员们立于台巅,衣袂翻飞间,深刻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
图为实践队员在歌风台刘邦像前留影 郭紫茹 供图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汉代传统汉服 赵浩淳 供图
图为实践团成员体验拓印 赵浩淳 供图
从冷面店的烟火气到博物馆的文物密码,从歌风台的汉服体验到历史场景的感悟,实践队员对 “文化薪传” 有了更深理解。队员们意识到,汉文化并非博物馆中的静态展品,而是融入美食、技艺与故事的鲜活存在。此次实践后,队员们将整理沛县见闻与感悟,制作图文、视频内容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以冷面热气、拓印宣纸纹理、汉服衣摆等文化符号,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汉文化,为传统文化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浩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