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5日讯(通讯员 龙炎、叶芊麟、姜艳群、雷芳洁、唐炜、陈湘艳、范思敏、曾俊仪、唐媛、谢凤宇、王盼、王文丹、刘欣)8月11日,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松山中学的教室里,一场特殊的“写信课”正在温暖上演。衡阳师范学院“寸草心计划”——塘韵薪禾公益实践团的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以笔为桥,将藏在心底的情愫倾注于信纸之上,让最纯粹的问候在字里行间流淌。
“为什么要写信?信该怎么写?”课堂伊始,实践团成员王文丹从写信的意义、步骤、技巧到注意事项,逐一细致讲解。她结合实例拆解信件格式,用生动的语言告诉孩子们:“文字能把说不出口的感谢、藏在心里的想念,好好地送到对方身边。”理论讲解让孩子们对写信从陌生到熟悉,更跃跃欲试要把心中的情感付诸笔端。
(图为实践团成员讲解书信格式 姜艳群摄)
“你们最想写给谁?”王文丹的问题刚落,孩子们便争相举手。“爸爸!”“妈妈!”“未来的自己!”“好久不见的朋友!”稚嫩的声音里,藏着最真挚的牵挂——那些日常里羞于表达的感谢、相隔千里的思念,都在这一刻找到了出口。孩子们睁着渴求知识的眼睛,跟着老师再捋一遍格式,生怕漏掉一个细节。
“现在,把心里话写下来吧。”随着一声号召,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只听见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偶尔有小手举起,“老师,‘思念’怎么写?”“称呼要空几格呀?”老师们俯身为他们答疑,阳光透过窗户洒在课桌上,映出一张张专注的小脸。
(图为学生们认真写信 姜艳群摄)
“我给妈妈画了幅画,她每天打工到很晚,我想告诉她,我会乖乖的。”一个小女孩指着画纸上的爱心,眼眶微微发红。“我写给分开的同桌,告诉他我还记得我们一起踢过的球。”男孩的声音有些哽咽,摄像机悄悄记录下这些闪光的瞬间——对他们而言,见一面想念的人或许不易,但文字让牵挂有了重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指导学生写信 姜艳群摄)
下课铃响,孩子们却围住了王文丹:“丹丹老师,我们想写给你和所有老师!”不一会儿,一张张画着笑脸的信纸递了过来:“愿丹丹老师平安喜乐”“祝姜姜老师每天都有甜甜的心情”“老师们要好好照顾自己呀”……朴实的祝福像溪水般漫过心间,实践团的老师们相视一笑,所有的疲惫都化作了值得。
一堂课的时间很短,却让孩子们学会用文字拥抱情感。那些稚嫩的笔迹里,有感恩,有思念,更有对世界的温柔。正如实践团成员们所期待的,愿这些孩子带着这份纯粹,在成长的路上勇敢前行,让每一份心意都能抵达远方。未来,实践团将继续扎根乡村,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欣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