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挥动平海“舞鲤鱼”第十日纪实

发布时间:2025-08-15 22: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施汶哲   阅读 4.5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出征出发

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施汶哲、陈冬琪、吴敏荧)十日深耕,探寻“非遗”温度。惠东“鲤”想队文化探寻之旅进入关键节点,成员们秉持热忱与严谨,线上追溯平海“舞鲤鱼”历史脉络,线下围坐复盘十日所得,在文献与实践交织中,解码“非遗”传承密码,让平海“舞鲤鱼”的故事,随青春脚步再次鲜活。

1、探秘平海“舞鲤鱼”

时光流转,惠东“鲤”想队的文化探寻之旅已行至第十日。这一天,队员们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在文献探索、集体复盘与个人沉淀中稳步前行,为深入了解平海“舞鲤鱼”这一璀璨的“非遗”积淀力量。

2、追溯“舞鲤鱼”之源

朝阳初升,队员们便已端坐屏前,指尖轻点,深入线上文献资料数据库,开启了新一天的求知之旅。

队员在查阅文献

队员们的目标明确而专注:系统搜集、梳理有关平海“舞鲤鱼”的各类文献资料。从历史渊源、表演形式、文化内涵,到传承脉络、社会变迁影响,队员们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细心搜寻、甄别、记录。

这份线上的“深耕细作”,为团队后续的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也让平海“舞鲤鱼”的形象在队员们心中愈发清晰、立体。

3、明晰前行方向

午后,团队氛围转向热烈而有序。指导老师包国滔与全体队员齐聚会议室,举行了一场重要的项目进展复盘与总结会议。

包国滔老师与队员们交流总结

大家围绕前期调研成果、文献梳理发现、遇到的挑战以及下一步计划,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包老师以其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视角,为队员们指点迷津,提供了宝贵的建议和方向性指导。

通过这次高效的复盘会议,队员们不仅梳理了研究思路,总结了经验教训,更在思想的碰撞中凝聚了共识,明确了未来工作的重点和分工,团队协作的纽带也在此刻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4、心语流淌笔端

在查询线上“舞鲤鱼”资料时,指尖划过线上资源库的条目,一行行关于平海“舞鲤鱼”的记载渐次清晰,那些散落在县志、“非遗”档案里的碎片,在团队协作中慢慢拼凑出鲜活模样。

在文化站里,包国滔老师向我们勾勒出传承脉络,引领我们思考“舞鲤鱼”更深刻的起源——原来技艺的精髓,既在文献的字里行间,更在匠人的口述心传。我深刻体悟到了:所谓传承,从来不只是资料的堆砌,更是一群人带着温度的追寻。

——陈冬琪

5、结语

十日探寻,从初遇“舞鲤鱼”的好奇,到深研中的震撼与思索,惠东“鲤”想队以青春脚步丈量“非遗”厚度。线上的文献溯源、线下的复盘沉淀,让平海“舞鲤鱼”的脉络愈发清晰。这场文化奔赴,不止是对“非遗”的解码,更是青春与传统的双向奔赴——队员们带着收获继续前行,而“舞鲤鱼”的故事,也将随年轻目光,流向更广阔的天地 。

撰文 | 陈冬琪、吴敏荧

图片 | 侯埌焜

一审 | 施汶哲

二审 | 彭朝霞

三审 | 包国滔、穆静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施汶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