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程,队员们经过蜿蜒曲折的山路后,引入眼帘的是山峦叠嶂,云雾缭绕的美景。队员们也不经感概山峦的壮美。在红色文化和自然风光的交相辉映下,沿着山路向上,顶着烈日光辉,一座石碑墙格外耀阳,石碑上镌刻着满怀壮志的诗词。实践队员们在词碑下集体朗诵诗词,慷慨激烈,雄浑壮阔的意境深深牵引着队员渴望深入遗址。这不仅仅是一阶台阶,更是先辈们努力出来的未来。深切体会到了未来之路依然充满艰辛的感慨以及纵是艰难险阻。
兰州理工大学“心沐阳光”实践队走过长空桥
沿着历史足迹的指引,一路向上,在“关口咽喉”长空桥处,队员们远远眺望,震撼于大小尖山的险峻,驻足桥上,无不体会先辈们的不易。桥上游客络绎不绝,旅者们都情不自禁拿出自己的手机拍下着壮阔的场景,也有家长向小孩普及相关知识。在这其乐融融的场景下,实践队员们都不经对国家的繁荣昌盛敬礼,对万家生活幸福敬礼。
兰州理工大学“心沐阳光”实践队参观展馆
兰州理工大学“心沐阳光”实践团前往花茂村,“怪不得大家都来,这里找到乡愁了。”8年前,这里还是个普通的小村落荒茅村;8年后,随着国家政策扶持,乡村振兴不断推进,前些年外出打工的年轻青人返乡创业,脱贫攻坚战略给花茂村带来了新的生机。经过旅游业的发展,花茂村实现了全面脱贫,村民安居乐业,家庭美满幸福。农家美食柴火鸡,当地特色茶饮毛尖茶,体现了花茂村农家生活的韵味,悠闲的生活。”
带队刘老师带领践团队员们了解陶艺文化
载着乡愁,花繁叶茂。花茂村致力于保护和传承中国传统,留住乡愁。当地发展制陶产业盛夏时节,花茂村稻田内水稻长势旺盛,碧绿的稻田与点缀其中的幢幢青瓦白墙民居构成一幅完美和谐的乡村画卷。我们漫步其中,浓浓乡愁扑面而来,优美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进入母先才陶艺馆村民热情迎接我们“欢迎你们来到陶艺体验馆。”细心体会各种陶艺作品,在这里变化的是各式各样的陶艺品,不变的是淳朴的民风。我们在一旁留心观察着师傅拉胚塑性的过程,他正在专注的制作陶器的外形轮廓,指尖几个简单的动作便将开口的轮廓做了出来。在他身旁是陶器制作体验,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制作着陶器,陶泥弄到小脸蛋上,活像个小花猫。我想今天他们体验了制作陶艺,未来他们一定会将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实践队员们聆听讲解员介绍古法造纸
古法造纸,纸浆压花。古法造纸在花茂村已经传承了千百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走进花茂村,在花茂人家我们学习了古法造纸,一道道工艺,展现出传统造纸技术的精湛和先人的智慧。古法造纸一般要经过,一、采集处理构树皮,二、浸泡煮炼,三、打浆,四、造纸,将纤维素浆料倒在纸膜上,使其平均分布在模板上,然后用手轻轻拍打、捻转,使水分排出并将浆料牢牢地牢固在一起,形成纸张等步骤。纸压花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创的结合,一束鲜花终会凋谢,一份纸压花却可以载着乡愁远航,纸浆压花画赋予了鲜花新的生命,这是文化的魅力。传统书画运用墨汁和颜料调色构图使色彩变化多样蕴含写意之美;而纸浆压花画,运用自然的颜色饱含自然的生机。花茂村因地制宜发展古法造纸,创新纸浆压花文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
实践队员学习了解古法造纸
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花茂村种植水稻,发展田间经济,推进大棚种植技术,为乡村振兴保障粮食安全交上了他们自己的答卷。作为当代青年,我们深入研学花茂村发展方式,结合智能制造专业,将乡村振兴与科学技术结合,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兰州理工大学“心沐阳光”实践团在花茂村合影
学习三线建设 探索企业发展
博物馆收藏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艺术品。我跟随团队在这里感悟到三线建设给贵州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许多航天企业的发展。跟随带队老师的脚步,我们来到博物馆的6号展厅万桥飞架——贵州桥文化展,在这里,活泼可爱的小小讲解员热情接待了我们,他们带着小麦克风讲解时声音响亮,声情并茂。在这里展出的是贵州黄金十年的高速发展,万桥飞架的宏伟画面。贵州架起桥梁,打开了通向致富的道路,在三条战略防线时期建设了贵广铁路、沪昆公路和南北高速公路。
贵州省博物馆讲解员为队员们讲解贵州桥梁新建设
讲解员告诉我们“展览分为五个部分,以时间为展示主线,以桥文化为核心”跟随讲解员的脚步,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从秦汉以来2000余年的贵州交通和桥梁文化,围在小小讲解员身旁仔细聆听,我从纵向上对贵州桥梁史,道路交通史有了深入了解,在横向上对黔山秀水上的一座座的独特之处高桥进行了理解。其中紫云至望谟高速公路火花大桥,是中国唯一可以掉头的大桥,其独特的圆环结构设计,巧妙解决了山地建造匝道困难的问题,贵州的万桥飞架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的目前世界高度前100的桥梁贵州就有46座。它们都凝聚了建筑师如复一日的心血和建筑工人在烈日流下的汗水,正是因为他们的努力建筑业也依托三线建设发展起来。
万桥飞架展览团队成员与讲解员合影
面对这些挑战,当地企业要如何发展呢?回去过后,通过相关新闻我了解到,面对这些挑战,贵阳并没有退缩:贵阳正在推进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优势产业高端化,优化传统产业结构,新兴产业规模化,创新驱动发展等发展方案。学习三线建设,探索企业发展方向。我们跟随着讲解员的脚步,感受到万桥飞架的雄伟壮阔,三线建设的伟大贡献,以及结合当今时代发展,因地制宜,和转型新发展的重要性。贵州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这里山重水复,地形复杂多样,地势隐蔽适合发展航天产业。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贵州因我们在变的更美。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不仅感受到祖国大好河山的壮阔,是一次灵魂的精神洗礼,更是一次洗涤心灵之旅。为人民服务,勇担时代使命,为国效力,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满忠言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