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护航边疆梦威海学子以语言书写青年担当

发布时间:2025-08-13 22:52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高俊磊 杨洁   阅读 5.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3日讯(通讯员 杨洁)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的高原之上,萨热拉村的夏日因一群青年的到来而格外炽热。来自威海职业学院的“语韵新帆”志愿服务队,怀揣着对边疆大地的赤诚热爱与对时代使命的坚定担当,于8月初扎根于此,开展了一场以推广普通话为纽带、以助力成长为底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他们用青春的热忱与行动,为这片土地的乡村振兴事业注入了蓬勃鲜活的动能,让跨越千里的情谊在高原上悄然绽放。

▲图为团队成员与参与活动的萨热拉村村民合影

以青春之名,架起语言之桥

“语言是凝聚民族情感的纽带,更是乡村发展的基石。”这是“语韵新帆”团队成员们常挂在嘴边的话。作为一支由社区管理与服务、动漫设计等专业学生组成的精英队伍,团队里土生土长的喀什籍塔吉克族队员,成了联通汉塔双语的天然桥梁,他们带着对故土的深情与扎实的专业素养,深深扎根萨热拉村的田间地头,与村民们同坐炕头、共话家常。

“看到乡亲们因为普通话不熟练,在外出务工与人沟通交流时总遇难题,我们就下定决心,要让语言成为大家打开新生活的钥匙。”团队负责人、塔吉克族学生比比吐热地・扎依尔话语里满是恳切。带着这份初心,队员们挨家挨户走访、在村口巷尾以及周边商户细细访谈,一笔一画记下村民们在日常交流中最迫切的语言需求,创新性地设计出五大实践模块,让推普工作既接得住边疆生活的“地气”,又能真正帮村民们解决实际难题,在一字一句的教学里传递着温暖与力量。

▲图为团队成员走进商户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调查问卷▲图为团队成员向村民发放“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手册

▲图为团队成员指导村民下载“语博”APP,方便后期学习汉语

用多元实践,点亮成长之路

“气贯三焦正音韵・势连边疆筑心桥”活动中,队员们化身“语言老师”,以“口型示范+手势辅助”教村民拼读汉字,讲解“努丽亚”等塔吉克族名字中“雪山、花朵”的寓意,结合乡村场景让“学校”“国家”等词汇更鲜活。更带村民学练“八段锦”,借“双手托天理三焦”纠“三”的声调、“左右开弓似射雕”强调“射”的发音,让养生与正音相融,高原上的朗朗书声格外动听。

▲图为团队成员现场授课
▲图为团队成员为萨热拉村村民现场展示八段锦


▲图为萨热拉村村民现场进行八段锦学习

“笔承国韵书华志・墨染边情寄岁华”板块中,队员们教村民书写姓名,让汉字学习趣味盎然。村民们举着自己写的姓名时眼中的光芒,令队员动容;后续的汉字书写展上,虽稚嫩却真挚的作品,字里行间满是对知识的渴望。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规范汉字书写培训
▲图为团队成员走入村民家中,教奶奶写汉字名字后与其亲切合影  图为村民不断练习书写自己汉语名字
▲图为村民认真学写汉字瞬间 
▲图为团队成员现场指导村民规范书写汉字红歌教唱现场,《我和我的祖国》的旋律响彻村庄。队员们逐句讲解歌词里的发音技巧,更诉说着“祖国”二字背后的文化分量;绘画心理课堂上,亲子共绘“家庭动力画”的场景暖意融融,亲子合作的画作里藏着最动人的亲情,村民们用普通话分享创作感受时,陌生的语言变成了心灵的钥匙;胶东玉米皮编织、剪纸体验中,小金鱼、“福”字等作品渐渐成形,队员们趁机教大家认读“剪纸”等词汇,让非遗技艺与语言学习巧妙融合。

▲图为团队成员现场传唱红色歌曲《我和我的祖国》

▲图为参与活动的家庭代表展示绘画作品 
▲图为村民展示剪纸成果—“福”▲图为团队成员与村民一起展示胶东玉米皮编织—“小金鱼”

▲图为村民参与推普实践展示绘画创作成果

安全知识课堂上,队员们用通俗的普通话讲解防诈骗、防溺水知识,“不轻信陌生来电”“游泳六不准”等口诀被孩子们编成儿歌传唱;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让“维护国家安全”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

▲图为团队成员讲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诈骗手段
▲图为团队成员开展消防知识宣讲,演示灭火器使用

教学之余,志愿者还架起手机化身“直播主播”,用普通话娓娓道来塔县的历史传说、民俗风情,实时与网友互动,解答关于非遗技艺和当地生活的疑问。直播间里,“帕米尔的星空真美”“慕士塔格峰太壮观了”“塔吉克族服饰怎么买得到”等评论不断刷屏,7000多次的点赞与互动,让边疆的风情与推普的成果一起,顺着网络信号飞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图为团队成员网上直播,讲解塔县民俗风情等

以担当为笔,书写青春答卷

活动最后,一场精彩的汇报展演点燃了整个村庄的热情。《七律・长征》的朗诵声铿锵有力,《歌唱祖国》的旋律中,队员与村民手拉手共舞,民族舞的欢快舞步踏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和谐节拍。

“这不是我们第一次开展志愿服务,但在边疆的这段经历,让我们真正理解了“青年担当”四个字的重量。“队员沙宗诚感慨道。两年来,“语韵新帆”团队的志愿服务时长已超800小时,从淄博临淄到新疆喀什,他们的足迹见证着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成长。

▲图为团队与萨热拉村村民开展活动后合影

此次推普活动,只是这群青年服务社会的一个缩影。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他们用语言架起桥梁,用行动诠释担当,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正如队员们所说:“我们或许能做的有限,但每一次发音的纠正、每一个汉字的书写,都是在为边疆的明天添砖加瓦。”

▲图为团队成员在萨热拉村与团旗合影

青春的故事还在继续,“语韵新帆”的航程仍在延伸。这群威海学子用实际行动证明,新时代青年不仅有理想、有本领,更有担当——他们正以语言为舟,载着边疆的希望与梦想,驶向更辽阔的未来。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