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羽轻驾随曦起,一抹红影映眼帘。人文传媒学院“乡约一夏,遇践青春”三下乡团队的支教之行,让志愿者背负囊装,踏入株洲高塘社区,赋予了志愿者特殊的意义。怀揣梦想的大学生就像穿了大人衣服的“小孩儿”用成熟伪装青涩,用热爱浇灌花朵,用实践教会成长。每一份教案,每一次讲台,都书写着别样的风韵。
▲图为支教组与孩子们合照
在抵达宿舍后,便要迅速投入教学工作之中。每一次精彩的授课,背后是一次次艰辛的工作,是夜晚反复熟记教案上的文字,用笔写下通俗易懂的知识,用脑构思授课的大纲;是教室后面一排排埋头苦干身影,用行去揣摩授课方式,用心去感受教育意义。
▲图为支教组在教室备课
站在讲台的那一瞬间,面对素未谋面的孩子,心中的忧虑和紧张是不可避免的,拿着稿子微微抖颤的双手,抖动的心跳让内心泛起阵阵涟漪。但是时间不会停止,孩子的笑容与积极渴求知识的眼神将我们从紧张的炼狱中托起,从忧虑的海浪中挣脱出来。完全沉溺在自己的构思之中,每一句发言都是脑海自然的浮现,每一次与孩子们的活动都是下意识的回应,没有深思熟虑的思考,只剩下对于教育的深情。是对孩子们伟大而浪漫的告白,是心中的真挚在不断涌现。
▲图为支教组在授课
大学生志愿者可能没有老练的经验,有高深的智慧,但是他们以一颗赤诚的真心同样可以站在讲台之上,教孩子书中的笔墨,育孩子们书外的生活,用真心换真心,用实际行动打动孩子。
▲图为志愿者在辅导作业
早读课堂中,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解析《夏日田园杂兴》里的农耕童趣,在《少年中国说》的朗诵中感受少年责任,更以《七律·长征》解读长征精神。孩子们从诗词中触摸历史温度,让爱国情怀与文化自信在心中生根。用电安全、消防安全教育结合实例讲解,防拐骗、防溺水知识以情景模拟强化记忆,让安全意识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的坚实铠甲。音乐课上,《团结就是力量》《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唱祖国》的旋律一次次响彻教室,孩子们从生涩跟唱到自信合唱,歌声里满是对集体与祖国的热爱;朗诵课中,孩子们在《乡愁》的字句间体会情感表达,分组完成的朗诵视频记录下他们的进步;“我心中的伟人”分享环节,稚嫩的语言诉说着对伟人的崇敬,也让理想的种子悄悄萌芽。
支教组的每位成员既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成长的见证者。纪律管理中学会耐心沟通,课程设计里尝试创新突破,与孩子们的互动中收获纯真感动。当看到孩子们从怯生到主动提问、从依赖到独立完成任务,志愿者深刻体会到支教的意义——不仅是传递知识,更是用陪伴与引导唤醒潜能。
▲图为早读诗歌讲解
▲图为孩子们唱歌片段
支教是疲苦,是艰辛,但也是筑梦,铸人,助兴的教育之行,是个人成长的独立之旅。可能这便是支教组的意义,是“三下乡”中文化下乡的意义。
▲图为精彩瞬间
这场支教之旅,既是大学生将理论付诸实践的成长课,也是文化反哺乡村的接力赛。队员们用青春热血点燃乡村儿童的求知欲,而孩子们的纯真笑脸与点滴进步,也让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理解了教育的真谛。正如团队成员所言:“我们或许没有丰富经验,但愿以赤诚之心,做乡村教育的燃灯者。”
此次“三下乡”支教活动,不仅为高塘社区儿童带来了知识与欢乐,更让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厚植教育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的青春誓言。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袁纵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