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暑气蒸腾,却挡不住一群年轻身影走向乡土的脚步。为响应 “三下乡” 号召,并为建设法治中国贡献力量,律苗公益团队怀揣热忱深入皖北蔡庙镇,以政策宣讲为笔、以镜头记录为墨、以法治护航为盾、以红色传承为魂、以支教陪伴为光,在田间地头、集市校园间开展了一系列暖民心、惠民生的活动。从农家院落里的政策解读,到农田间的特产推广;从校园里的防诈课堂,到烈士公园的精神洗礼;从支教课堂的双向奔赴,到集市上的普法清风,每一项行动都扎根大地,每一份付出都贴近民心,在皖北的夏日里,书写着青春与乡村的双向奔赴。
普法宣讲入农家,助农政策暖民心
为了让村民们清晰了解农业补贴政策的细则与利好,切实增强对国家惠农举措的知晓度和获得感,7月2日,在村干部的引领下,团队成员们走进村民家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入户宣讲活动。农业补贴政策与村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但许多村民对其具体内容和申请流程并不了解。团队成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解着各项补贴政策,如耕地地力补贴,旨在鼓励农民保护耕地质量,提升土地的生产能力;农机购置补贴,助力农民引进先进的农业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
成员们不仅阐述政策内容,还结合实际案例,让村民们更直观地理解政策带来的实惠。此次入户宣讲,不仅让村民们对农业补贴政策有了深入的了解,更增强了他们对国家惠农政策的信任与支持,为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注入了信心。
光影定格农田景,宣传搭桥富乡邻
为了让乡村的特色物产被更多人知晓,助力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增强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7月3日,宣传组成员王柔冰和陈世睿跟随书记走进广袤的田地,用镜头记录下蔡庙镇的农田景象和耕种故事。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农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在烈日下格外动人,他们弯下的腰,承载着对土地的热爱和对丰收的期盼。
团队成员们还特别关注到当地的特色中草药白术,为蔡庙镇拍摄了白术的宣传视频。白术作为蔡庙镇的重要经济作物,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等药用价值,在市场上备受青睐。通过宣传视频,不仅能让更多人了解白术的功效和价值,还能为蔡庙镇的白术拓宽销售渠道,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法治宣讲筑防线,青春护航拒陷阱
为了提升大学生的防诈意识和法治观念,筑牢校园安全的“防火墙”,7月6日,一场以大学生法治宣讲为主题的活动在蔡庙镇热烈展开,聚焦大学生网络诈骗防范,重点介绍校园贷和兼职刷单诈骗。
讲座伊始,宣讲组成员付海东以一系列触目惊心的经典案例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校园贷的危害。他详细介绍了防范措施,如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不盲目攀比、过度消费;遇到借贷需求时,务必通过正规金融机构,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切勿轻信不明来源的贷款信息。
随后,成员杨茹惠从概念、原因、措施三个维度,为大家深入解读刷单诈骗,并提醒同学们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对于任何轻松赚钱的承诺都要保持高度警惕;同时指出,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学生的防诈教育,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
缅怀先烈承遗志,公益前行续荣光
在缅怀中铭记,在传承中前行。律苗公益团队怀揣着满腔热血走进烈士公园,开展了一场庄重而深刻的学习烈士精神活动,旨在通过实地感悟,汲取红色力量,激励团队成员在公益之路上不断奋进,为社会传递更多温暖与正能量。
踏入公园,庄严肃穆氛围扑面而来。团队成员整齐列队,向烈士纪念碑默哀,以最崇敬的方式,向为家国献身的英烈致以追思。在学习汪晓龙烈士事迹时,成员们深受震撼。汪晓龙,安徽阜阳人,2015 年投身海警工作,坚守初心使命,荣立个人三等功等荣誉。2023 年执行任务中,面对危险,他英勇无畏、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 。从其事迹里,团队成员看到新时代海疆卫士的担当,也读懂共产党员 “第一身份” 的厚重。汪晓龙常言 “我是农民的儿子,是部队教会了我本事,是党给了我光明的前程,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入党志愿书里,更是写满为党和国家拼搏奉献的决心。
此次在烈士公园缅怀先烈,感悟历史,不仅是一次对历史的回顾,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与传承。在今后的日子里,律苗公益团队将继续秉持公益初心,发扬烈士精神,在扶危济困、关爱他人的道路上坚定地走下去,让烈士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走出烈士公园,成员们的步伐更加坚定。他们带着烈士精神赋予的力量,奔赴在祖国大地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烈士的缅怀与敬意,让红色基因在公益事业中代代相传,为构建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着属于自己的力量。
支教皖北播春种,童心向阳绽芳华
七月的骄阳炙烤着皖北大地,律苗公益团队的身影却为蔡庙镇带来了阵阵清凉。法治课让孩子们知晓了规则与边界,散打课教会他们守护自己的力量,安全教育课织就日常防护的网,音乐课用旋律唤醒心底的光,生理课解开成长的困惑,地理课在地图上丈量远方,手工课将快乐织成星星,街舞课让青春随节奏绽放。这些课堂串联起的时光里,藏着此行最动人的意义。
支教从来不只是单向的给予,更是一场双向的奔赴。团队成员们以热忱为笔,在乡土间勾勒出更辽远的天地,让孩子们知晓山外有星河;以真心为灯,照亮孩子们孤单的角落;用陪伴作暖,晕染童年里明媚的笑颜。而我们也在这场相遇中被治愈 —— 孩子们用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 “感恩”,递到手心的纸花、满怀祝福的信,都成了洗涤心灵的清泉。三下乡并不是一场短暂的喧嚣,而是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的一颗种子,这颗种子里,有对知识的渴望,有对未来的憧憬,有突破局限的勇气。它以点滴之力,推动着教育公平的实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描绘属于自己的人生画卷,让每一个平凡的生命都能拥有绽放光彩的可能。
集市普法送清风,烟火人间递温情
清晨的阳光刚漫过皖北集市的檐角,律苗小队的白色旗帜已在晨风中舒展。集市渐渐沸腾,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织成鲜活的生活图景:“漂亮多汁的西瓜喽!”“现炸油条香得很嘞!”队员们兵分三路展开行动,一路守在摊位前,用马克笔在展板上清晰圈画出“退货条件”“12315举报流程”等重点内容,并为前来咨询问题的村民们一一解答;另外两路则捧着宣传资料钻进人潮,在油条摊旁、玉米摊边、土特产竹筐前,主动拉住驻足的居民细细讲解维权知识。
大家从消费维权聊到森林防火再聊到日常生活,皖北人的爽朗笑声混着食物的香气,在集市的烟火气里慢慢漾开。
午时临近,宣传资料已发出去大半,阳光洒落在村民们手中的宣传单上,“维权”“法治”“防火”这些字眼,正随着集市的喧嚣,悄悄融进皖北的寻常日子里。
当最后一缕阳光掠过蔡庙镇的屋檐,律苗公益团队的 “三下乡” 之行已悄然留下串串足迹。这些足迹里,有政策落地的踏实,有特产出圈的期待,有法治意识的萌芽,有红色精神的传承,更有孩子们眼中点亮的星光。这场旅程,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政策的普及,更是一次心与心的贴近,团队成员在乡土中读懂了责任,村民在关怀中感受到温暖,孩子们在陪伴中埋下了希望的种子。三下乡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青春的力量不会止步,那些播撒在皖北大地上的善意与希望,终将在时光里扎根生长,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点点星火,照亮更多人前行的路。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超崴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