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践行“牢记嘱托强国有我,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文化赣鄱行”2025年江西省高校学子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子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日前,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小铁钉” 暑期志愿服务队赴万安县等地,开展 “牢记嘱托强国有我 行走赣鄱感恩奋进”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以赣商文化为主线探寻其历史渊源与当代传承。
▲图为团队在万安县乡村振兴学院富研产业分院的合影
滩头藏史韵 馆内探商魂
在万安县十八滩,这里曾是赣商进行南北贸易时必经之地,这使得万安成为赣商货物中转、集散的重要地点。在十八滩文化展示馆,队员们远远就可看到一艘标有“万安”巨型商船上坐落着一栋青砖黛瓦的房屋,这便是十八滩文化展示馆。馆内堆叠的账册、瓷器标本,无声诉说着赣商沿赣江拓商路的往事。“赣商过十八滩,不仅是闯险滩,更是守信用。”展示馆的工作人员指着展柜里的账册说。队员曾子成在观看了一件件文物记录边分析:“船夫们在拉纤过滩时,会喊着响亮的号子,体现了他们团结奋进、勇往直前、不畏艰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与赣商在商业中所秉持的勇于开拓、坚韧不拔的精神相契合,成为赣商文化精神内涵的一部分。”
▲图为在十八滩文化展示馆门口的合影
险滩砺初心 商道显担当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宋代诗人文天祥描述了惶恐滩水流湍急,暗礁密布,行船风险大的场景,也因此催生了专门的滩师行业。赣商的商船往来于惶恐滩,必须聘请滩师领航,这为赣商的贸易活动提供了安全保障,滩师文化也成为十八滩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地文史研究者曹飞指着江面漩涡说:“当年赣商运货,过这里要请当地船工领航,船工凭的是经验,商人们凭的是信任,从不让船工押货,工钱也从不拖欠。”队员陈伊蹲在滩涂边,触摸着一块被水流磨圆的青石:“前辈们在这样的险滩上都能守住诚信,现在的商业环境更该传承这份初心。”
▲图为队员驻足观看万安县移民文化
▲图为惶恐滩头的合影。
联正谋新局 商脉续华章
江西联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井冈蜜柚种植基地里,实践队员们注意到基地里“联翩而至,正心诚意”标语格外醒目。销售经理刘淑娟解释:“‘联翩’就是延续赣商抱团的传统,我们联合了周边十余个村庄的员工、合作社社员和周边群众尤其是贫困家庭免费进行果树栽培和加工技术的培训、指导、果品营销工作,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
在企业的展厅里,队员王书婷指着一幅数据对比图提问:“您觉得现在的技术创新和当年赣商开辟新商路有什么共通之处?” 刘淑娟拿起一个印有 “井冈山” 商标的果盒说:“都是为了把好东西送出去。以前靠马帮船队,现在靠冷链物流和电商平台,变的是工具,不变的是把江西特产推向全国的闯劲。”
▲图为负责人讲解虫害远程监控系统
果业承薪火 创新续新篇
在江西富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一树十果”种植基地内,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公司总经理邓兰云正拿着测糖仪,仔细检测刚摘下的翠冠梨。看到队员们到来,他笑着迎上来,指着大棚里长势喜人的果树说:“我们富晶能有今天,离不开赣商文化的滋养。”
谈及创新,邓兰云打开手机上的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屏幕上实时显示着土壤湿度、光照强度等数据。“老赣商敢走新路,我们也敢尝试新技术。这套系统能精准调控种植环境,比传统种植省水,果子品质还更稳定。”队员王浩提问:“在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您觉得赣商精神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邓兰云沉思片刻后说:“赣商讲究‘取之社会,用之社会’。我们带动上千农户增收,就是把这份精神落到实处。老祖宗说‘做买卖先做人’,我们帮农户富起来,企业才能走得远,这是赣商文化教给我们的道理。”
▲图为队员与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邓云兰合影
此次“文化赣鄱行”实践,是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赋能乡村振兴,以创新思维激活传统文化,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队员们表示,未来将实践收获转化为成长动力,让青春在服务基层中绽放绚丽之花,为传承赣鄱文化、助力江西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胡赟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