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珠海科技学院青绘乡途队踏入潮州古城,循着潮剧的婉转唱腔、英歌舞的铿锵鼓点与青龙古庙的袅袅香火,开启非遗解密之旅。队员们通过亲身体验,在一招一式、一唱一和间,触摸非遗穿越时光的鲜活密码。
初识非遗:从生活中触摸文化本真
首站,团队走进广东省揭阳市广东新风潮剧院,在潮剧排练厅观摩了《辞郎州》的排练。台上细腻精准的动作与台下起落相应的乐声形成严丝合缝的默契,这般默契背后,是一代代潮剧人对传统的坚守与对时代审美悄然的回应,让古老艺术稳稳扎根当代。
▲图为潮剧《辞郎州》的排练现场
青绘乡途队队员们在剧团演员的带领下,学习潮剧双头枪基本技法。这枪虽轻,却对肢体协同要求极高,需手腕、腰腹、脚步高度配合,稍有偏差便会失衡,每个动作都藏着打磨后的精巧。学习中,队员们深感这枪的“重量”:它不仅是道具,更凝聚着一代代潮剧人的坚守。舞台上的行云流水,源于成百上千次校准;观众眼中的浑然天成,来自对“分毫之差”的极致追求。
▲图为队员学习潮剧双头枪基本技法
接着队员们奔赴广东省潮州市沙溪镇,探访潮州西林崇興英歌队,沉浸式体验英歌舞的独特魅力。队员们观察到表演者的每一次击棒、每一步矮桩步,都传递着水浒好汉的精气神,体现出先辈“不服输”的精神。
▲图为队员与潮州西林崇興英歌队全员合影
▲图为队员采访潮州西林崇興英歌队教练
从学习标志性的棒槌敲击技法,感受节奏与力量的碰撞,到换上英歌舞服饰,亲身融入这份热烈的民俗氛围中,近距离触摸非遗文化的鲜活脉搏。
▲图为队员学习英歌舞棒槌敲击技法
▲图为队员穿着英歌舞表演服饰
为此,团队创新打造了非遗英歌舞IP“英火小将”。“英”呼应英歌舞,“火”契合其服饰的热烈色彩与驱邪纳福的寓意,“小将”则藏着传承的活力与英武气,让传统非遗通过卡通形象焕发新的传播力。
▲图为非遗英歌舞IP“英火小将”
最后,队员们前往青龙古庙,围绕青龙庙会非遗巡游活动,对青龙古庙秘书长曾小明先生进行专访,深入了解民俗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同时实地参观古庙,探寻建筑中的文化印记,全方位感受地方民俗与信仰文化的深厚底蕴。
▲图为队员专访青龙古庙秘书长
感悟传承:以坚守让文化延续
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近距离接触中,团队逐步体悟到传承的本质——它并非对传统的机械复刻,而是以热爱与执着使文化在当代焕发生机。传承从来不是个体的孤军奋战,而是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稳健接力:老一辈艺人传递技艺精髓与文化内核,青年一代则以热忱为其注入新的生命力。
作为青年,或许难以成为专业的传承人,但目睹过排练室彻夜不熄的灯光、浸透汗水的衣背、灵动飘动的红绸带之后便深刻认识到,非遗传承的要义,正在于让这些植根于生活烟火中的热爱与坚守被更多人感知,从而在时光的长河中持续流转、生生不息。非遗传承需要代代接力:老艺人传递技艺精髓,年轻人以热爱赋予新活力,让更多人看见这些藏在生活中的热爱与坚守,助力非遗在时光中持续流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腾勋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