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大学子岭脚行:古村资源禀赋与振兴实践的深度探索

发布时间:2025-08-13 00: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陈力铭   阅读 1.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陈力铭) 2025年7月1日-7月8日,中国海洋大学环境与科学学院“岭脚绿创 两山研行”社会实践队赴江西省婺源县岭脚村,联合当地村委会开展以“古村资源禀赋与振兴实践的深度探索”为主题的暑期实践活动。团队成员运用“理论学习+学农实践+实地调研”,通过扎实的学农体验、深入的文化寻访和多维度实地调研,精准指出岭脚村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的现实挑战,探寻“中国最美乡村”之一的古村落如何利用资源禀赋,探寻文旅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可行道路,助力推进村民创收、乡村全面振兴。

▲图为实践队成员与詹德兴老师的合照

生态人文底蕴丰厚,空心化桎梏发展活力

实践队来到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岭脚村,岭脚村党支部副书记詹德兴对同学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在8天时间里,实践队在当地村民地带领下分别学习并完成了大豆、玉米的播种,学习了拔秧、插秧、打格的水稻种植技巧,并成功在岭脚村播种了一块稻田。在文化资源方面,实践队则学习了麻糍粿、米酒、豆腐等岭脚村传统美食的制作工艺,并且参观了詹天佑祖居、詹氏祠堂与虹关制墨作坊。实践队还在村民乘凉时间走访村内老人,并且深度采访岭脚村党支部副书记詹德兴。

在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实践队充分认识到岭脚村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民俗资源,但同时也了解到目前岭脚村目前文旅发展的困境:一是村内空心化、老龄化严重,600常住人口里有400余人是60岁以上的老人,村民主要收入主要依靠家里人外出打工,年轻人较少,村内文旅发展缺乏活力;二是资金不足,尽管古建保护申请补助可达12000元,但古建维修资金耗费巨大,古建多为多户共有产权,难以协商一致;三是村民观念,“用这里的一句古话来讲就是‘离山太近了,看不了太远’。”詹德兴老师解释到,村内村民还存在一部分抵触旅游发展的。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詹老师的现场

“绿创”赋能破局,“物语”激活古村

经过深入调研和采访分析,在充分了解岭脚村目前的经济经济状况的情况下,实践队开始探索如何将岭脚村现有的旅游资源盘活。

实践队利用PESTEL分析方法,结合调研结果和采访资料,对岭脚村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社会、法律6个方面的资源进行分析。然后,实践队以村委会为桥梁,设计了一份“岭脚村物语”的旅游方案设计。该方案中提出,民宿蔬菜皆为自己耕种,自给自足,而肉品和部分日常用品则是在早晨、上午的流动商贩进行购买。商贩村民热情好客,善于分享徽式建筑与日常乡村生活,能为游客与村民社交搭建天然场景,利于文化交流与情感互动。另外,浓厚的乡土环境也能让游客迅速融入其中的生活,感受乡村生活的简单与温暖。实践队结合岭脚村游览路线,提出设置“流动商贩”,保证不影响村民采购的生活状态,也不能将流动商贩量化为商业化景区“NPC”。村委要统筹进行管理,协调商贩数量,并在旺季时规划商贩进村流动路线。

此外,方案还提到,婺源绿茶香气馥郁,滋味醇厚,具有‘叶绿、汤清、香浓、味醇’的特点,自18世纪初就进入了国际市场,声名远扬,婺源作为产茶的老牌县城,当地产业基础好,有许多当地村民和农户都具有种植茶的经验。但是,疫情对当地的茶产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导致当地茶产业完全停摆,原先茶制作器材荒废。据此,实践队提出将茶产业与旅游业的结合,将茶产业由工业型转变为体验型,利用当地茶厂已有设备,选择交通便利或可利用的空地块,制茶体验园区,包含产茶试验田和制茶区域。游客可以在当地农户的指导下体验摘茶和制茶,品尝亲手制茶所泡的茶水。

为了充分发挥岭脚村的自然资源优势,将其与当地旅游业结合,实践队还设计了一套以“观星”为主题的旅游方案。该方案利用岭脚村地理位置远离市区,生态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极达到87%以上,拥有丰富的植被和良好的空气质量,浙源岭顶海拔较高且视野开阔、远离城市光污染,岭脚村和虹关村的夜晚宁静且星空清晰,尤其是古樟树和徽饶古道的背景,为活动增添了独特的氛围,说明当地观星条件优越。实践队在方案中提出在浙源岭顶及古村周边设置至少3处观星点,配备基本高倍望远镜、天文导览设备,结合天气、云层分布、时令等因素每日动态发布观星推荐指数,并根据四季划分观星主题,分别为春季“北斗寻踪”、夏季“银河露营”、秋季“流星雨观测”、冬季“极寒星轨摄影”。同时,联合当地高校开展“星空夜话”讲座,邀请专家帮助寻星、认星,并讲解星座神话、星座与徽州农耕文化关联(如北斗七星与七星塘布局),将科普与人文知识相结合,丰富研学团队、亲子旅游团体的旅行体验。

▲图为实践队成员采访当地村委会

践行“两山”理念,海大学子笃行乡村振兴

本次“岭脚绿创 两山协行”社会实践队深入婺源岭脚村开展社会实践,不仅是探究当地乡村经济现状、直面发展困境、设计振兴方案的过程,更是中国海洋大学学子将专业知识所学融入乡村振兴过程、深刻理解乡村振兴意义、明确自身使命的一次努力。实践队的队员们将继续传承这份精神,以深入的学习和扎实的研究,继续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陈力铭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37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