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刘扬)一堂特殊的“自我保护必修课”,为童真世界增添守护屏障。7月27日,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朝夕力行·青银同辉”实践队在广州市增城区霞迳村开展儿童生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课,通过科学认知、情景模拟与技能训练,助力乡村孩子培养坚实的自我保护能力。
科学启蒙:认识身体,守护健康起点
实践队员以“身体小房子里的‘小助手”为引,激发孩子们探索兴趣,带领孩子认识身体、守护健康起点。
▲图为实践队员邀请孩子回答“认识身体的好处”的问题
生动认知:借助卡通人体图,形象讲解头部、躯干、四肢主要器官功能(如眼睛“看世界”、心脏“泵血”),化抽象为具体。
互动强化:通过“器官找朋友”游戏,孩子们踊跃指认身体部位,在趣味中巩固知识,同步建立健康意识——不用脏手揉眼、规律饮食护肠胃、身体不适及时告知成人等。
安全赋能:明晰界限,应对潜在风险
实践队员围绕身体界限、性侵预防、校园暴力应对等内容,聚焦儿童安全防护技能培养。
身体界限教育:实践队员清晰界定隐私区域,强调“身体的‘小秘密’需保护”,明确仅在父母协助清洁或医生检查等必要情况下允许触碰,他人越界即为不当行为。
性侵预防策略:结合情景图片(如陌生人诱骗、熟人越界),引导孩子讨论应对方法,提炼“三不原则”:不跟陌生人离场、拒绝他人触碰隐私部位、遭遇不适立刻说“不”并寻求可信成人帮助。
校园暴力辨识与应对:解析身体暴力(推打抢夺)、语言暴力(辱骂绰号)、关系暴力(孤立排斥)等表现形式,强调远离伤害行为。情景演练中,孩子们学习实用技巧:被推搡时清晰警告“请不要碰我”并报告老师;遭言语攻击选择忽略或严肃拒绝;目击欺凌不围观,主动寻求师长介入。
▲图为实践队员严肃讲述“遇见陌生人情景应该怎么做”内容
技能落地:制作求助卡,构建支持网络
实践队员引导孩子们制作个性化“求助卡”,推动自我保护技能落地,构建“遇危险 - 能求助 - 有支持”的安全网络。
可视化支持:孩子们在卡片上画出可信任的求助对象(父母、老师、警察等),强化“遇险不必硬扛”的求助意识。
随身守护:将卡片作为随身提醒,确保紧急时刻能迅速联系到可靠支援。
结语:这堂生理健康与安全教育课,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为乡村儿童披上“成长铠甲”的切实行动。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子以专业设计和儿童友好的方式,将“自我保护”的种子深植童心,为守护乡村儿童的身心健康与安全成长贡献了高校智慧与青春力量。
撰文 | 刘扬
图片 | 许乐谊 林泽 李晓彤 刘扬
审核 | 刘静 李晓彤 易茵茵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易茵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