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外院学子三下乡:推普赋能乡村振兴 青春力量扎根巫溪

发布时间:2025-08-12 23:01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杨鑫   阅读 2.9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杨鑫) 2025年7月13至7月22日,为积极响应《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 - 2035年)》中“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的号召和国家“语言文字事业服务乡村振兴战略”部署,重庆外语外事学院“青山逐梦 薪火传习”溪望启航乡村振兴促进团奔赴重庆市巫溪县,依托三下乡平台开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活动。实践团聚焦上磺镇与宁厂古镇不同群体的需求,通过调研走访、支教课堂、社区宣讲等形式,以语言为桥赋能乡村建设,让普通话走进田间地头、课堂社区。

走访调研:摸清乡土“语言脉”

“您家的农产品外销时,会不会因为口音影响沟通?”在巫溪县上磺镇的集市上,实践团成员手持问卷,耐心与商户交流。为精准掌握当地语言使用情况,团队用5天时间走访了上磺镇周边20余个居民点、30余家商户,完成100份有效问卷回收,并与60余位村民进行深度访谈。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上磺镇售卖土豆片的商户进行普通话调研。黄艳林供图

调研发现,上磺镇作为农业大镇,不少农户因普通话不熟练,在农产品电商销售、外地客商对接中屡屡碰壁。“去年有收购商来问辣椒产量,我连‘亩产’都说不清楚,眼睁睁看着生意跑了。”羊桥村村民李大叔的无奈,道出了许多农户的困扰。而商户们则反映,方言差异导致的沟通不畅,直接影响了客源稳定。这些一手资料,为后续推普活动找准了发力点。

实践团还注意到,乡村儿童虽在学校接触普通话,但家庭语言环境薄弱,部分孩子存在“上课会说、回家不说”的现象;老年群体则因与外地子女、家中孙子孙女沟通不畅,产生情感隔阂。这些发现也为后续活动开展提供了精准靶向。

课堂播种:让普通话“住进”童心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上磺镇羊桥村党群服务中心的教室里,43名孩子跟随实践团志愿者齐声朗诵,稚嫩的声音虽略带乡音,却饱含真挚情感,这是团队开设的“红色经典朗诵课”上的动人场景。此外,实践团队针对乡村儿童语言基础薄弱的特点,设计了很多“理论+趣味”的特色课程。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普通话课堂上带孩子们进行趣味配音小游戏。谭皓泽 供图

在普通话课上,实践团成员先是和孩子进行了一个配音小游戏,孩子们围着屏幕,用普通话为《熊出没》、《哪吒》等动画片段配音,时而模仿熊二的憨厚,时而学着哪吒的倔强,笑声传遍整个课堂。随后借助PPT课件讲解发音规律,结合巫溪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重点纠正“n”“l”不分、平翘舌混淆等问题。“‘刘老师’不能说成‘牛老师’哦,舌尖要抵住上齿龈。”成员们边演示边讲解,孩子们听得格外认真。

“以前孩子总说‘我们那儿的话’,现在会主动纠正奶奶‘这个字该这么念’。”学生家长王女士在支教班结课那天的反馈,让实践团成员们配感欣慰,这是对我们这场活动最好的肯定。

社区宣讲:让普通话成为“致富桥”

“各位老乡,咱们宁厂古镇的盐泉有4000多年的历史了,要是能流利地给游客介绍,生意肯定更红火”。在宁厂镇衡家涧社区工作会上,实践团成员的宣讲引起共鸣。针对景区发展与老年群体需求,团队量身打造了两场专题宣讲。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宁厂镇衡家涧社区进行普通话宣讲活动。黄艳林 供图

面向景区商户,他们结合旅游服务场景,演示如何用普通话介绍景点历史、解答游客咨询,通过“卫生间怎么走?”“前面右转再直走”、“请问需要帮助吗”“这边请”等实用语句模拟情景对话,让当地居民们意识到使用普通话交流的重要性。面对老年群体,成员们则从“与外地子女视频通话”“就医问诊沟通”等生活场景切入,用方言翻译普通话技巧,现场模拟“给城里孙子讲电话”,让老人们明白“学好普通话,亲情不隔代”。

63岁的刘爷爷课后拉着成员们的手说:“以前跟在浙江的孙女打电话,总怕她听不懂,现在知道‘慢点说、清楚说’就行,这课太实用了!”截至活动结束,实践团累计开展宣讲5场,覆盖村民、商户200余人,发放推广手册80余份。

薪火相传:让青春力量扎根乡土

从课堂里的朗朗书声,到集市上的流畅沟通,重庆外语外事学院的青年学子们以语言为媒,在巫溪的土地上播撒希望。正如实践团成员在日志中所写:“乡村振兴的路上,每一句清晰的普通话,都是架向未来的桥梁。我们走过的路、留下的声,终将成为乡土里生长的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宁厂镇衡家涧社区与当地居民的合影。谭皓泽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是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落实国家“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政策的具体行动,也是新时代青年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当普通话的种子在巫溪的山水间生根发芽,不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更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未来,实践团将在当地搭建“大学生线上辅导”平台,让语言帮扶从“短期实践”变为“长效陪伴”,让青春力量在乡村振兴中持续闪光,为乡村的繁荣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通讯员 杨鑫)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杨鑫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