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藤计划实践队在高青县莲花池村展开社会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2 22:3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翟路婷   阅读 2.8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为深入了解基层治理中农业生产与社区服务的关联,切实感受乡村生活的实际图景,8月5日,曲阜师范大学春藤计划实践队队员走进高青县青城镇莲花池村,与当地一户普通农户共同劳作,以志愿服务为纽带,在田间地头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用青春脚步丈量基层服务的深度。

物资转运:三轮车辙印刻初心,肩扛手提践使命

清晨的乡村还浸在薄雾中,实践队员便已来到农户家中。当天的首要任务是将存放于村口仓库的农药转运至麦田旁。农户家的三轮车虽不算崭新,却擦拭得干净,车斗里早已备好防滑的麻袋。

“这农药得轻拿轻放,磕碰坏了包装可就麻烦了。”农户李大叔一边示范搬卸的动作,一边叮嘱队员。队员们学着李大叔的样子,两人一组小心抬起药箱,稳步挪到三轮车旁,再缓缓放进车斗。看似简单的搬运,实则考验着配合——药箱虽不大,却因密封严实而分量不轻,稍不留神就可能失衡。

三轮车在乡间小路上颠簸前行,队员们轮流蹬车,汗水很快浸湿了衣衫。遇到坑洼路段,便下车合力推车,车斗里的药箱随着车身晃动,大家时刻留意着防止倾倒。往返三趟后,所有农药终于安全运抵目的地。看着整齐码放在田埂边的药箱,李大叔笑着说:“你们这股子认真劲儿,比俺家小子强多了。”

图为实践队员操作三轮车协助搬运工作。王紫芊 供图

田间施药:喷雾器旁学本领,汗水浇灌知艰辛

上午十点,太阳渐渐升高,正是给麦田打药的好时候。李大叔背着喷雾器,队员们围在一旁,仔细听李大叔讲解操作要领:“这机器得顺着垄沟走,速度不能快,不然药洒不均匀;喷头要离麦秆一尺远,太高了浪费药,太低了又会压坏麦子。”

队员们分成两组轮流尝试。第一组队员刚握住牵引杆,就被机器的“后坐力”带得一个趔趄,药管也跟着晃动,洒出的药水溅到了田埂上。李大叔赶紧上前纠正:“胳膊要稳住,身子稍微前倾,跟着机器的节奏走。”在李大叔的指导下,队员们慢慢找到感觉,喷雾器在麦田里留下均匀的药雾轨迹。

烈日下,麦叶划过手臂留下细密的红痕,汗水顺着脸颊滴进泥土,与药水的气味混在一起。两个小时后,半亩地的打药工作才完成,队员们累得瘫坐在田埂上,看着李大叔依旧稳健的步伐,才真正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意。

图为实践队员使用喷雾器给麦田打药。王紫芊 供图

促膝长谈:家常话里悟真谛,田间地头学治理

午后暑气稍减,队员们跟着李大叔回到家中,李婶端来晾好的绿豆汤,大家围坐在一起,听老两口讲起村里的生活。

“现在政策好,种地有补贴,浇水有滴灌,就是这病虫害还得靠人盯着。”李大叔说,村里年轻人大多外出打工,像他们这样的老两口,种着五亩地,忙起来根本顾不上歇。队员们这才明白,看似简单的田间劳作,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守。

李婶则聊起了村里的邻里情:“谁家收麦子缺人手,喊一声全村都来帮忙;哪家有红白事,大伙凑钱凑力,比亲戚还亲。”这些朴实的话语,让队员们意识到,乡村治理的核心,正是这份守望相助的温情。

这场没有提纲的交谈,让队员们看到了基层服务的另一种形态——它不在文件里,不在会议中,而在农户的汗水里,在邻里的互助中。

图为实践队员与农户交谈。王紫芊 供图

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成绩,却在搬药、打药、聊天的点滴中,读懂了基层服务的真谛。正如当地村民所说,这些年轻人带来的不仅是一时的帮忙,更让村里看到了青春的活力,也让更多人知道,乡村的发展需要这样脚踏实地的关注与参与。基层治理的根基在田野,服务的力量在人心。实践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青春的价值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融入基层、贴近群众的每一步。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感悟,继续在服务基层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翟路婷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9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