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文脉传承:三下乡中的非遗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3 00:10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王兴宸   阅读 374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实践报道

2025年8月9日至8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拾遗楚韵·启为创新”非遗调研团队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深入湖南和湖北两地,探索三闾刺绣和凤凰银饰这两门传统艺术形式,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韵味与深厚底蕴。

8月9日,团队抵达秭归屈原祠景区的芈绣馆,拜访了三闾刺绣的传承人乔贵荣老师。乔老师以其数十年的坚守与传承,让这门古老技艺在时光流转中熠熠生辉。

在乔老师的带领下,团队成员驻足于《橘颂》刺绣作品前,听她细细讲解创作巧思。乔老师指着绣品中饱满的橘子说:“绣时要顺着果实的自然弧度走针,才能显出鲜活的立体感。”她轻触叶片,“叶脉需用细密针脚勾勒,这线里藏着的正是楚地山水的灵气。”乔老师通过针线将屈原的《橘颂》中“受命不迁”的坚守精神绣进布面,让团队成员在丝线经纬间感知传承的力量。

8月15日,团队转战湖南省凤凰县凤凰古城,继续他们的非遗文化探索之旅。在银韵坊,麻利明老师热情地迎接了团队,并邀请他们体验银饰制作的过程。

麻老师指着墙上的银饰服饰说道:“凤凰银饰的美,不仅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他展示的苗族少女盛装头饰,雕琢着蝴蝶、凤凰等图案,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苗族文化的神秘与浪漫。

麻老师鼓励团队成员,并亲自演示了银条的熔炼和锻打过程。团队成员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控制力度和角度,确保银条的均匀性和强度。这次实践让他们深刻体会到了传统工艺的魅力和对传统技艺的尊重。

在“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文化的探索之旅,更是一次实践的体验,让团队成员们在实践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交流中成长。

通过这次“三下乡”活动,团队成员们更加坚信,非遗文化的传承需要新一代的积极参与和创新。他们期待将所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带回学校,与更多的同学分享,激发更多青年对非遗文化的兴趣和热情,共同为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贡献力量。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更是对文化自信的培养和弘扬。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兴宸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