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张海毅 吴欣瑜 周文莉)近日,正值荔枝丰收时节,福建农林大学“山湖知行”三下乡团队在福建省泉州市山都村为当地小朋友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趣味历史课。课堂以 “一颗荔枝的千年旅程” 为主题,通过诗句解读、知识科普、情景演绎等丰富形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触摸历史温度,感受时代变迁。
诗句引典故,模拟演示藏巧思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随着队员声情并茂的诗句朗诵,课堂正式拉开序幕。为了让孩子们理解这句诗背后的故事,队员们特意准备了生动的动画短片,展现唐代为将新鲜荔枝从南方运往长安所付出的艰辛。
图为实践队员在为孩子们授课
“古代没有冰箱,为什么荔枝能保持新鲜呢?” 针对这个问题,队员们现场模拟演示了古法保鲜技术 —— 用竹编笔筒代替南竹制成的密封竹筒,先将红纸揉成一团当作荔枝放入其中,再用白纸代替黄泥盖住笔筒,最后用橡皮筋封住。“南竹的透气性差,黄泥能隔绝空气和湿气,就像给荔枝穿上了‘保鲜衣’,我们现在用这些材料模拟的就是这个原理哦。” 队员一边操作一边讲解,孩子们争相上前触摸模拟用的笔筒,感受古人的智慧。
图为简易模型
在 “荔枝运输” 环节,队员们用驿站模型的动态演示还原了唐代的 “荔枝专线”。“从岭南到长安有千里之遥,驿马每跑 20 里就要换一次,接力传递才能让杨贵妃尝到这份甜蜜。” 随着讲解,孩子们了解到古代驿道系统的发达,以及当时交通的不易。而当队员们展示现代冷链物流车、航空运输的图片时,孩子们更是惊叹不已:“现在的荔枝坐飞机,一天就能到北京啦!”
情景演绎还原古今,亲身体验显差异
课堂最热闹的环节当属情景演绎。队员们邀请小朋友们分别扮演驿卒、杨贵妃、现代快递员等角色,通过即兴表演再现 “千里送荔枝” 的古今场景。
图为实践队员为孩子们讲解情景剧本
扮演驿卒的孩子模仿着驿马奔跑的样子,在场地中快步穿梭,不一会儿就汗流满面。当他把红纸团做的 “荔枝” 郑重地交到 “杨贵妃” 手中时,带着些许喘息说道:“总算送到了,这一路可真远。” 而扮演现代快递员的孩子,手持一张简易 “快递单”,从容地走到 “收件人” 面前,清晰地说明 “您的荔枝包裹到了”,完成签收后,脸上露出轻松的神情。
这两组不同时代的场景呈现,让孩子们清楚地看到:从古代驿道上的奔波劳顿,到如今物流体系中的便捷高效,荔枝运输方式的巨大变化,正是时代进步的直观体现。这样的互动表演,让历史不再是遥远的故事,变得可感可触,深深留在了孩子们的记忆里。
发挥想象写故事,童真创意展风采
此外,团队还鼓励孩子们发挥想象,编写 “我眼中的荔枝故事”。孩子们拿起纸笔,纷纷投入创作中。有的孩子写下 “荔枝机器人” 的科幻故事,描述机器人如何高效采摘、运输荔枝;有的描绘 “荔枝树结果时的乡村美景”,字里行间充满对家乡的热爱;还有的孩子结合课堂所学,写下了古今荔枝运输的对比故事。
图为孩子在编写荔枝故事
“山都村是荔枝种植大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荔枝树,但孩子们很少了解荔枝背后的历史文化。” 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课堂,让孩子们从熟悉的事物出发,既学习历史知识,也认识到家乡物产的价值。
一颗小小的荔枝,不仅串联起千年的历史记忆,更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了探索与思考的种子。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时卫平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