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跨境,税韵宣城 —— 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云帆跨境,税韵宣城”实践团队探寻跨境电商助力地方发展

发布时间:2025-08-11 16:03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627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数字经济浪潮奔涌、跨境电商成为外贸增长新引擎的时代背景下,为响应国家推动地方产业数字化升级的号召,7月9日至15日,合肥工业大学经济学院“云帆跨境,税韵宣城”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宣城,深入文化产业、产业园区、制造企业,以调研交流为支点,探寻跨境电商助力地方发展的青春答案。

文化探源:让千年宣纸乘跨境东风出海

踏入泾县宣纸文化园,古雅建筑与墨香陈列勾勒出千年宣纸文化的厚重轮廓。团队成员沉浸式见证“斩竹漂塘、煮徨足火”的古法工序,在竹料蒸煮的热气与纸张晾晒的微风中,触摸非遗传承的温度。“宣纸出口多依赖传统外贸与文化交流,跨境电商推广尚处起步。”讲解员的话语,让团队捕捉到文化产业数字化出海的迫切命题——如何让承载千年智慧的宣纸,在跨境平台讲好“中国故事”,成为首站调研的核心思考。
三星宣纸企业的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与手工技艺交融。企业负责人坦言:“想拓跨境业务,却对平台运营、海外需求摸不透。” 传统与现代碰撞的生产场景,与跨境转型的迷茫形成张力,让团队深刻意识到:文化产业跨境破局,需架起“传统工艺 + 数字营销”的桥梁,这既是传承非遗文化的时代使命,更是助力地方产业拥抱数字经济浪潮的必然选择。

图为实践团在泾县宣纸文化园了解宣纸制作工艺。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智鹏 摄

产业规划:锚定跨境电商发展坐标

走进宣城市规划馆,沙盘与投影铺展城市发展脉络。当跨境电商产业在“宣城未来蓝图”中凸显,团队成员感慨:“跨境电商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城市产业升级的关键拼图!”从宏观视角锚定产业定位,团队明晰:跨境电商发展,需嵌入城市经济生态,借政策东风、产业基础,方能行稳致远,这也是践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义。
奔赴宣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园,产业园管理人员热情接待并展开介绍:“宣城跨境电商起步虽晚,但借助政策扶持和产业基础,近年发展迅速,目前已吸引超百家企业入驻。”团队成员在产业园内,实地感受跨境电商企业聚集氛围,了解园区配套设施与服务,为后续与企业交流做准备。

图为实践团与跨境电商创业者交流。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赵士清 摄

企业洞察:破解制造出海痛点诉求

在宣城市跨境电商产业园,团队与两位跨境电商创业者开展座谈会。一位青年创业者提到:“选品和物流是关键,我们通过大数据分析海外市场需求选品,与优质物流商合作降低成本,去年销售额增长超30%。”另一位资深创业者则强调:“在跨境平台,中国产品不能只靠低价,打造品牌才能走得更远。”交流中,团队成员积极提问,从平台规则到营销推广,从人才需求到风险防控,全方位挖掘跨境电商发展密码。
踏入宣城志文工艺品有限公司,造型各异的香薰蜡烛散发香气,生产车间里,天然原料经多道工序化为商品。“主要出口欧美,但跨境电商刚起步,运营、营销都是难题。”管理者的话语,折射出传统制造企业的共性困境——有优质产品,缺数字化出海的“船”与“桨” 。团队以观察者视角深入记录,为探寻“传统制造 + 跨境电商”融合路径积累鲜活样本,助力传统企业搭上数字经济快车,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

图为团队成员参观宣城市规划馆。大学生云报通讯员 王智鹏 摄

结语:青春赴山海,跨境谱新

7天实践,合肥工业大学的青年们以脚步丈量宣城跨境电商版图,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间探寻融合路径。团队成员们见证传统产业跨境转型渴望,解码产业园区发展活力,更以校史精神为锚,坚定“服务地方”的实践初心。这份青春调研,如播撒的种子,期待为宣城跨境电商发展注入新动能;更如青春誓言,宣告新一代合工大人将继续以专业为翼,践行“三下乡”使命,让青春在助力产业升级、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闪光,让“工业报国”的红色基因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21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