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0日讯(通讯员覃庭浩、王晓翠、张子睿) 在国家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号召下,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组建的“侗笙遗韵·润心童行”支教队伍,积极响应,挺身而出。于7月15日至7月29日,他们深入报京乡中心小学,开启了一段充满爱与责任的支教之旅,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青年在教育与文化传承中的担当。
多元支教:知识启心智,活动展风采
支教期间,“侗笙遗韵·润心童行”支教队为学生们精心打造了15门丰富多样的课程。体育课程上,孩子们在阳光下尽情挥洒汗水,在运动中增强体质;国学文化课程中,经典篇章带领孩子们穿越历史,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少儿财商课程则帮助孩子们树立初步的理财观念,为未来生活奠定基础。为展示支教成果,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支教队策划了趣味运动会,为校园带来了无尽欢乐,跳大绳、拔河、跳房子等传统游戏,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团队协作能力,更让他们在欢笑中度过美好时光。在支教尾声时,支教队开展了精彩的文艺汇演,合唱《萱草花》旋律悠扬,孩子们用纯真的歌声传递温暖与爱;手势舞《左手右手》活泼欢快,展现出孩子们的朝气蓬勃;老师们利用废弃材料制作的时装秀,让孩子们在走秀中感受环保与艺术的结合。
非遗探索:体验感悟魅力,见证传承力量
在非遗板块,支教队成员深入体验了侗舞、侗歌、刺绣、银饰、芦笙制作、染布等当地特色非遗项目。他们学习侗族舞蹈的独特韵律,聆听侗歌的悠扬曲调,亲手尝试刺绣的精细工艺,感受银饰制作的精湛技艺,参与芦笙制作的奇妙过程,体验染布的传统技法,全方位领略非遗的魅力。此外,支教队成员作为采访者,前往观看龙舟和独竹漂比赛。他们在现场目睹选手们的精彩竞技,深刻感受到非遗项目在现代的蓬勃活力与传承的重要意义,为向学生传播非遗文化积累了宝贵素材。
推普行动:调研助力教学,沟通搭建桥梁
推广普通话是此次支教的重要任务之一。支教队成员不仅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们设置了推普课程,还深入当地居民家中进行走访调研。通过与居民交流,了解当地普通话的使用现状和存在的困难。在提升学生普通话水平的同时,也为当地居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搭建起了语言桥梁,助力当地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瑰宝,共筑团结之桥
在民族文化方面,支教队积极参与并组织多项活动。除自身体验侗舞、侗歌、刺绣、银饰、芦笙制作、染布等民族文化项目外,还精心主办了长桌宴。活动吸引了众多当地群众和学生踊跃参加,大家围坐在一起,共享美食。长桌宴不仅是一场味觉盛宴,更是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拉近了支教队与当地群众、学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深厚情谊。
此次“侗笙遗韵·润心童行”支教活动,是贵州大学管理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支教队伍响应国家号召的生动实践。他们在教育的田野上播撒知识的种子,在文化的长河中传承民族的瑰宝。在国家推动教育与文化发展的征程中,相信会有更多像他们一样的青年力量踊跃投身其中,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未来,他们将带着这份使命与担当,继续在教育与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更多的智慧与力量。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张子睿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