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时代的号角下,青年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神圣使命。2025 年 7 月 5 日,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数字创意学院红色印记实践团的 19 名师生在李琴老师的带领下,怀揣着对非遗的敬畏与热爱,肩负起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神圣使命,踏上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中医药文化探索之旅。
图:红色印记实践团与同安堂第六代传承人林家胜、团委副书记黄俊哲合照
以茶为媒,探索草本新生机
“让苦涩的凉茶被更多人接受,这不是易事。”林家胜这样说。作为同安堂第六代传人,他大胆将百年秘方与茶叶融合,历经五年调试配方、收集三千多名顾客反馈,最终研发出清肺润喉的“同安甘露凉茶”。这款“茶+药”的创新组合,不仅刷新了人们对中医药的传统印象,也让本草茶饮首次走出国门、走进欧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中医药国际化的新起点。
红色印记实践团的成员们走进同安堂,近距离了解这一跨越百年的技艺与传承背后的故事。在交流与品饮中,他们深刻体会到,非遗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一种信仰---一代代传承人以“传承为基、创新为力”的理念推动中医药文化走向世界,而青年一代也将在新时代接续这份文化使命,用青春的力量点亮古老技艺的新生之路。
图:同安堂第六代传承人林家胜向同学们介绍将传统茶叶与中医药草本融合的思路
图:同安堂特色产品
图:实践团同学们品尝同安甘露凉茶
以药为介,创新融合谋发展
面对年轻人对奶茶的喜爱,林家胜灵机一动:“为何不让中医药也变年轻?” 于是,中医药奶茶应运而生。这款奶茶将传统药草融入其中,使其成为奶茶中的独特风味,成功摆脱 “苦涩、守旧” 的刻板印象,顺势融入 Z 世代的生活圈。同时,结合中国茶文化,巧妙地将茶包融入杯底创新设计,让冲泡更简单,随时随地都能喝到养生好味道。
在体验与交流中,红色印记实践团的成员们深刻感受到非遗技艺既要坚守传统,又要敢于突破边界、贴近时代脉搏。这不仅是文化自信的延续,更是肩负非遗传承与创新使命的体现。青年学子们决心用自己的专业所长和青春活力,让中医药文化以更 “年轻” 的姿态走进更多人的日常生活,让古老智慧焕发时代光彩。
图:红色印记实践团与第六代传承人林家胜先生深度交流
图:林家胜先生给同学们介绍中医药茶饮创新历史
青年一代,用设计赋能非遗
林家胜深谙“文化入茶”的奥义,善于将廉江本地特色药材融入茶饮,让每一杯茶都承载独特的地域气息与文化记忆。这种对地方资源的巧妙利用,成就了同安堂独一无二的“特色名片”。在交流中,红色印记实践团的同学们深受启发。他们提出将石岭地标、历史元素和本土药材融入茶饮包装设计,使其成为 “地方明信片”,让见包装便忆及此地,品茶香便想起那片古韵悠长的土地。团队紧扣 “设计焕新非遗” 主线,探索 “非遗文创” 模式,将创意与时代特色深度融合,设计出独具魅力的文创产品,擦亮石岭文旅 “金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艺术与创新的强劲动力。
图为朱雀火元茶(上)同安堂甘露茶(下)IP线稿三视图。朱彤彤供图
图为文创IP建模后效果图“上暖雀,下清芽”。朱彤彤供图
图为洛小桂ip文创表情包。祝静如供图
图为洛小玫ip文创表情包。祝静如供图
图为茶灵IP线稿三视图。胡浩俊供图
图为文创IP茶灵建模后效果图。胡浩俊供图
在非遗第六代传承人林家胜先生的带领下,实践团同学们深刻体会到,将传统中医药非遗记忆与时代进步融合的艰辛与挑战。他们意识到,非遗传承不仅仅是守护一份技艺,更是与时俱进的创新探索,是一场跨越时间的文化接力。林家胜以坚守与创新,让中医药产品走出国门,让世界听见来自石岭的草本之声。而红色印记实践团也在这次实践中找到了属于青年的文化使命——用青春的创意与设计力量,让中医药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活力。他们相信,古老的智慧正在借助新生代的双手走向更广阔的未来,不断在世界舞台上续写精彩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巧青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