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海洋牧场发展蓝图 智慧融合引领蓝色经济新时代

发布时间:2025-08-11 16:59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江牧遥   阅读 2.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在“海洋强国”战略与“双碳”目标的双重指引下,海洋牧场已成为驱动蓝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2025年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聚力海洋经济提质增效。山东省在《“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基础上升级政策体系,强调海洋牧场需深度融合智慧渔业、文旅休闲、绿色能源等多元业态,实现生态修复、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创新的协同发展。为响应政策导向,调研团队以“探索海洋牧场多元效应”为主题,深入山东沿海地区,聚焦多产业协同下的融合创新路径,系统探究海洋牧场如何释放经济、生态与社会价值,并计划提炼可复制推广的“齐鲁样板”。团队成员深耕政策文本,最终确定将智慧渔业、文旅融合、环保技术作为实地调研的核心内容,为全国海洋牧场建设提供可复制的“齐鲁样板”。

深入海洋牧场,探秘海洋之星

7月22日,调研团队四名成员前往烟台山海海洋之星“耕海1号”·海洋牧场综合体示范区,深入了解园区发展现状。

工作人员向团队介绍,山海海洋之星现代化海洋牧场综合试点项目自2019年开始建造,现已扩展为多功能综合体,总海域面积4646亩,集智慧养殖、生态旅游、清洁能源于一体。团队成员通过实地观察,发现牧场采用钢结构坐底式渔业养殖装备,由3个直径40米圆形子网箱旋转组合而成,总直径80米,总养殖容量3万立方米。项目采用“5G+海洋牧场”发展模式,大力发展数字渔业,大幅降低养殖成本,提升养殖管理精细化水平,有效实现海洋渔业转型升级,年可养殖斑石鲷、真鲷等优质海水鱼类20万尾,年产约15万公斤。

▲图为团队成员与工作人员交谈

在深入交流中,项目负责人指出,“耕海1号”主体由生态养殖围栏和海洋牧场综合体平台两部分组成。生态养殖围栏环绕成40万立方米水体,为全国最大的单体养殖水体。综合体平台采用海洋工程领域的坐底插桩式钢制结构,其外围直径120米,室外甲板面积1.6万平方米,设有户外休闲演艺等功能板块。上建主体有7层面积1万平方米的室内空间,分别设置综合保障区和海洋渔业科普展厅等,平台最大载客量1000人,年可接待游客15万人次以上,成为山东海洋经济的新亮点。

▲图为团队成员与耕海1号•山海海洋之星海洋牧场负责人交谈

立足“耕海1号”,探索多元效应

调研团队通过深入探索“耕海1号”综合园区,进一步剖析海洋牧场的多元效应。

在协同效应方面,团队成员对比了风能融合案例:牧场在深远海区域试点漂浮式风机,发电效率提升20%,为园区设施供电,实现园区内部协同发展。在经济与环保效应方面,自动化投饵和清网系统减少了人工成本30%,而环境监测数据用于优化养殖周期,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牧场栈桥光伏板年发电量达45万度,结合海水淡化技术(日产量20立方)和“零排放”污水系统,大幅降低碳足迹。此外,“山海海洋之星”景区整合垂钓、餐饮和科普教育,带动当地就业,年经济收益超亿元,打造文旅品牌,辐射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安全效应同样突出:平台应用分布式能源管控和智能安防系统,如消防救生设施和防疫认证设计,保障了游客安全,并通过5G网络实现设备远程监控。

▲图为团队成员就海洋牧场多元效应展开讨论

展望海洋经济,推动多元创新

在"海洋强国"战略指引下,烟台"耕海1号"现代化海洋牧场通过三大创新体系实现多元融合。

智慧渔业板块首创龟甲网PET网衣技术,三个花瓣造型的子网箱总面积超5000平方米,构成"海上花"养殖集群。每个网箱集成水下监测、自动投饵、清网系统,通过5G无人机、无人船及水下机器人进行立体巡检,对养殖环境、设备运行等五大模块实时监测,实现"全领域可视、可测、可控、可预警"的智能管控。

海洋文旅板块打造沉浸式体验,核心建筑"山海海洋之星"呈海星造型,内部设置71间海景客房、可模拟深海场景的观光电梯及船亭日料餐厅。科普区构建四大互动引擎:展现渔业演进的"渔拟溯源"长廊、模拟7062米深潜的蛟龙号VR设备、通过乐高解剖鲨鱼骨架的"鱼乐天地"、以及5D球幕海底探险项目。游客可在垂钓平台捕获斑石鲷、真鲫等高价值鱼种,或在水上乐园体验曲线滑道等游乐设施。

山东耕海海洋科技有限公司构建"科技养殖×文旅赋能×能源自洽"三维模式,推动深远海牧场建设。调研数据显示:智慧系统降低人工成本30%,文旅年收益超亿元,清洁能源自给率达70%。该项目验证了政策引导、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协同效应,为全国海洋牧场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板。

▲图为团队成员与耕海1号•山海海洋之星负责人合影

整合调研成果,引领蓝色经济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通过本次调研,团队获得丰富的一手数据,证实现代化海洋牧场多元效应已成为蓝色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调研显示,智慧渔业提升生产效率,文旅融合激活消费市场,节能环保举措筑牢可持续发展根基,系统运维增强安全韧性,多维度协同推动区域GDP增长超5%。团队总结出关键经验:政策引导是基石,技术创新是引擎,产业融合是关键。调研结束后,成员及时整理分析,提出“以多元效应打通海洋资源价值链”的建议,包括推广“耕海1号”模式至全国,加强深远海技术研发。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程中,团队将始终怀揣信心、矢志担当时代责任,持续深化调查研究,助力海洋牧场多元化发展行稳致远,为全球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中国智慧与方案。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江牧遥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0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