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星光同行实践团的旗帜在乡村的风中最后一次飘扬,队员们的身影渐行渐远,这场承载着青春、责任与奉献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正式画上圆满句号。回望这段旅程,挑战中的坚韧、成功时的喜悦,以及无数个被真情打动的瞬间,共同构成了难忘的篇章。
一、备课室的灯光:从“想教”到“孩子要听”
指导老师的宿舍临时成为实践团的办公室。桌角的咖啡渍晕开第三圈时,支教组的队员们仍在与指导老师热烈讨论备课与磨课细节。“删掉PPT里的卡通插图,孩子们更喜欢手绘板书”、“心理课的案例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避免使用‘音阶’这类术语,换成‘像楼梯一样’更易懂”。讨论中时有分歧:队员担心折纸课“过于简单”,精心准备的党史课又怕“讲不透彻”。直到听见孩子们热切追问:“什么时候可以玩折纸啊?”,大家才豁然开朗:备课的真谛,是将“想传授的知识”,精心转化为“孩子们乐于接受的内容”。
图为星光同行实践团成员向学生们询问意见(陈悦供图)
二、课堂内外:粉笔灰里的温情与不舍
讲台上,小老师们一句俏皮话,总能逗得孩子们咯咯直笑;拇指琴叮叮咚咚的清响,像小精灵一样,在教室里久久盘旋;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都成了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就连小蜜蜂采蜜、酿蜜的小秘密,也在好奇的探索中被轻轻揭开。这点点滴滴的欢笑与发现,如同涓涓细流,汇成了这段短暂相遇里最温暖的珍藏。结课那天,孩子们一个个走上前,将精心准备的信封郑重地交到实践团哥哥姐姐们手中,还有些小家伙,偷偷把自己最宝贝的零食塞进老师们的掌心。接过这些带着手心温度的信件和小小惊喜,成员们的心瞬间被暖意填满。他们发现,有些信封的边角,已经被孩子稚嫩的小手,一遍遍珍惜地摩挲得微微起皱。
图为蜜蜂科普课课堂图片(陈悦供图)
三、实践智慧:即兴创作点亮日常
指导老师提出:“能为孩子们留下些什么?”小影老师立刻重温太极拳法,决心将太极文化融入教学JOJO老师和胡萝卜老师的象棋热情被点燃,认真备起了象棋课程;怡宝老师克服疑虑,在近乎排满的课表中加入了折纸课。后勤部长因队员一句“想吃河鲜”,便默默为大家筹备了丰盛的河鲜宴。负责宣传的小莹老师常在推文与新闻稿间斟酌取舍。正如指导老师所言,正是这份共同的目标与热忱,让团队凝聚在一起。
图为折纸课课堂成果(陈悦供图)
图为武术课课堂(陈悦供图)
四、实践心声:最真实的“成长”与“奉献”
队员们感慨万千:“从前觉得‘奉献’遥不可及,直到亲眼见证自己教授的孩子流畅背诵《静夜思》,才懂得它就蕴含在这些具体而微的点滴之中。”亦有队员笑言:“本是来支教,却从孩子们身上学会了‘慢下来’的智慧——他们能饶有兴致地观察蚂蚁搬家一下午,也会为一朵盛开的牵牛花欢呼雀跃半天。”
“三下乡”的意义,或许正藏匿于这些珍贵的瞬间:队员们怀揣“改变乡村”的期待而来,离开时却发现,被这片土地和这群纯真心灵深刻改变的,恰恰是自己。原来最动人的成长,并非单向的“给予了什么”,而是“这片土地和这群人,遇见了更好的自己”。
图为学生们在课外活动现场(陈悦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徐晓莹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