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岛北站出发时的憧憬,到宣成中心小学操场上的不舍,二十一个日夜的相伴,山东科技大学暖春公益福建队用青春与热忱,在福建龙岩长汀县的红土地上,书写了一段关于成长、陪伴与希望的支教故事。回望这段跨越千里的旅程,每一个片段都闪耀着温暖的光。
启程与初见:风雨兼程赴约定,三尺讲台启新篇
7月20日,12名身着统一队服的“暖小春”队员集结于山东科技大学南门,带着对支教生活的无限憧憬踏上征程。列车穿越五省,从齐鲁大地到闽西山区,漫长旅途因队员们的欢声笑语而充满活力。虽因列车延误在赣州车站经历短暂波折,但团队迅速调整方案,租乘大巴在阴雨绵绵中继续前行,于次日深夜抵达宣成乡中心小学。来不及驱散舟车劳顿,第一次例会便在灯下召开,分工、规划、鼓劲,队员们眼中的坚定,预示着这段旅程的郑重。
次日清晨,队员们在校长带领下熟悉校园,冒雨采购生活用品与食材,湿漉漉的身影里透着蓬勃朝气。打扫教室、研磨教案,月光下的宿舍里,讨论声、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交织,只为迎接孩子们的到来。
7月23日,支教正式开启。晨跑的脚步声唤醒山间黎明,厨房的烟火气里飘着饭菜香,队员们在校门口笑脸相迎,接过家长们手中的期盼。第一堂课上,班主任细致地强调纪律、安排座位,趣味地理课上孩子们跟着老师“丈量”世界,简笔画课堂里五彩线条勾勒童真,诗词课上平仄韵律浸润心田。调皮捣蛋的小插曲与热情互动的小惊喜交织,当孩子们的笑声漫过校园,队员们望着湛蓝天空,愈发清晰了此行的意义——以己之微光,照亮孩子们的眼眸。
耕耘与收获:课堂内外播撒种,红土情深共成长
二十一天的课堂,是知识与欢乐的盛宴。袁老师的书法课上,横平竖直间藏着汉字的风骨;王浩老师的月相课,让孩子们惊叹于“月亮的魔法”;高老师的化学实验课上,蓝色荧光闪烁时,孩子们瞪大的眼睛里映着科学的奇妙;心理课上,情景演绎教会他们理解友谊与情绪管理。王中傲老师的人文地理课带孩子们“品味”八大菜系,史老师的饮食课从长汀客家菜延伸至世界美食,查老师的美术课上,剪纸与线描绽放创意之花。
长汀作为红军长征重要起点的红色基因,也融入了支教课堂。“长汀红土地的红色记忆”特色活动中,杨成武将军的故事点燃爱国情怀,“你画我猜·红色版”“红军暗号传数”等游戏让红色种子悄然扎根;红色动画里,孩子们读懂了“团结勇敢”的分量。
欢腾与绽放:运动场上燃激情,舞台中央耀星光
趣味运动会上,操场上的呐喊声震落了梧桐叶。团体接力赛里,孩子们手拉手喊着口号,颠球时的踉跄、跳绳时的绊脚,都被队友的“加油”声温柔接住。3公里家访路上,队员们与家长促膝长谈,汗水浸润的山路,成了家校连心的纽带。下一周的文艺汇演,精彩的表演为这段旅程画上浓墨重彩的句点。
离别的前几日,队员们走进杨成武将军故居,在这片红色土地上汲取力量。孩子们送来的折花、酸酸甜甜的百香果、围坐谈笑的温馨,都成了记忆里不会褪色的片段。
尾声:行囊装满闽乡暖,青春答卷映初心
二十一天的支教,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爱的双向奔赴。队员们带着晒黑的皮肤、磨出的茧子与满心得意,孩子们带着更开阔的视野、更灿烂的笑容,共同完成了这份青春答卷。
车窗外,宣成乡的山峦渐渐远去,但队员们知道,那些在课堂上点亮的眼睛、在操场上挥洒的汗水、在舞台上绽放的笑容,早已在彼此生命里种下温暖的种子。暖春公益的故事暂告一段落,但这份跨越千里的情谊,会像闽西的山风,永远吹拂在记忆深处。(通讯员:刘坤,王浩,柳耀东)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