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8日讯(通讯员 丁阳阳 范恒哲 付挺远 张永琪)从滨湖塘西河公园的中医药市集到 G7762 次高铁的流动课堂,从磨店社区的义诊服务到手工体验区的技艺传承,安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仁心筑梦 力行岐黄” 暑期实践活动用一场场生动实践,诠释了 “专业 + 文化” 双轨育人模式的成效。通过将专业技能实践与中医药文化传播深度融合,学院为青年学子搭建了成长平台,也为社会服务注入了专业力量。
专业实践扎根基层,技能在服务中锤炼。学院以 “解决实际需求” 为导向,将临床技能实践延伸至基层场景。在磨店社区义诊中,邀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老年病中心主任朱才丰、第一附属医院推拿二科副主任胡吴斌等专家带队,青年学子在旁协助开展体质辨识、针灸推拿、耳穴贴压等服务,将课堂所学的经络穴位、推拿手法等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以前在实验室练习手法总觉得生硬,在社区为居民推拿时,才真正理解‘因人而异调整力度’的含义。” 实践团成员的感悟道出了实践的价值。在高铁健康服务中,学子们针对旅途疲劳、晕车等问题,运用耳穴贴压、养生功法指导等专业技能,为旅客提供即时缓解方案,让专业知识在流动场景中得到检验,专业实践的 “接地气” 让学子们深化了对 “医者仁心” 的认知。
图为胡吴斌主任为居民提供义诊服务。范恒哲供图
文化传播创新形式,传统在互动中传承。学院突破传统科普模式,用年轻化、场景化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滨湖塘西河公园的中医药创意市集中,“八段锦 AI 跟学”“中医药 emoji 猜猜乐”“染韵本草坊” 等项目,将药材知识、养生理念融入趣味互动,单日参与人数超 800 人次。实践团成员化身文化传播者,在指导市民制作艾草锤、中药香囊时,同步讲解艾草温经散寒、薄荷清凉提神等功效;在高铁车厢演示颈肩放松操时,自然植入 “中医运动养生” 理念。这种 “体验式传播” 让市民在动手、游戏中感受中医药魅力 —— 老年市民通过手工制作重温传统智慧,青年群体借助 emoji 猜谜轻松记住药材知识,孩子们在 AI 跟学中爱上养生功法。社区居民反馈:“这样的文化传播不枯燥,大人孩子都能学到东西。”
图为中药emoji猜猜乐现场。付挺远供图
此次暑期实践是针灸推拿学院实践育人的生动注脚。通过将专业技能融入社会服务、用创新形式传播传统文化,学院不仅培养了学子的专业素养与文化自信,更让中医药智慧走进生活场景。未来,学院将持续优化 “专业 + 文化” 双轨模式,让实践育人之路越走越宽,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培育更多 “懂专业、传文化” 的青年力量。
图为实践团成员的合影。张永琪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范恒哲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