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力量扎根兵团连队 塔里木大学学子用调研触摸乡村振兴脉动

发布时间:2025-08-11 21:4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春晖 张伟华 陈宇   阅读 5.4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刘春晖 张伟华 陈宇)近日塔里木大学纺织服装学院青锋调研队14名队员组成实践团,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团四连、五连、八连、十一连开展为期8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采访“新农人”、基层干部,走访农业企业,挖掘特色种植、基层治理、科技赋能领域的鲜活案例,触摸乡村振兴的时代脉动。

新农人:特色种植的破局之路

实践首站走进十团四连,队员们与十间棚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世奇、“兵团恐龙蛋第一人”陆德强深入交流。在两位“新农人”的带领下,团队参观了羊肚菌种植大棚、羊角蜜培育基地及“恐龙蛋”种植园,详细了解特色农产品的种植技术要点、生长周期管理及市场销售渠道。在交谈中,李世奇告诉团队成员“阿拉尔市十间棚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共有设施大棚21座,吸纳职工入社30多人,种植草莓,羊肚菌,羊角蜜,桃子等,年收入能达到800万社员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实现了增收陆德强则表示:“近70亩的果园今年预计带来50万年收入,明年则可能突破100万,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我很荣幸能投身到‘恐龙蛋’的种植培育中去,即便是到了七十岁,只要我还能动一天就将在一线持续奋斗一天。”队员陈宇感叹道:“今天的实践很有意义,我不仅见识到了特色农产品和特色种植模式,还结识了两位坚守在乡村振兴一线的‘新农人’,他们让我对乡村振兴有了更实体的感知。”

图为陆德强带领青峰调研队参观果树种植园 由青峰调研队队员刘雅文供图

基层干部:乡村振兴的中流砥柱

在十团八连,队员们与党支部书记孙力、“两委”委员陈凤展开深度访谈。在面对如何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书记分享“我们始终坚持实施‘一连一品、一连一社、一连一一企’在过去几年里,连队积极摸索新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土地增收,合作社也通过了兵团省级验收,还与企业结对改善连队经济。”陈凤则告诉团队成员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如何发动村民参与、让“脏乱差”变身“绿富美”的故事“开展连队环境整治以来,我们主要围绕垃圾治理、污水处理、连容连貌等工作,制定了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引导居民自纠正恶习陋习,通过持续不断地整治,连队面貌焕然一新”。“他们把论文写在连队大地上,这种实干精神让我深受触动。他们的故事乡村振兴不是口号,而是点滴行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队员刘春晖在日志中这样写道。

图为青峰调研队采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十团八连书记孙力 由青峰调研队队员扎西普拉供图

现代化农业企业;科技赋能连队发展的实践样本

十团五连的现代化农业场景给队员们留下深刻印象。在新疆塔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陈学亮带领大家参观天山小米加工厂、孜然加工厂,自动化分拣设备、冷链仓储系统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的赋能。陈学亮还为队员们介绍了‘1+2+1’的播种模式:“我们尝试从‘孜然+谷子’转变为孜然套播棉花,即边行两路和中间两路播种棉花,其余播种孜然。”

图为青峰调研队参观新疆塔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小米孜然加工厂 由青峰调研队队员陈宇供图

青年思考:乡村振兴的人才与文化命题实践

最后一站是十团十一连,队员们在“大治渡槽”前驻足感受兵团文化底蕴,在与书记李剑和连长惠晨晨的座谈会中了解到连队面临人才流失、产业单一等现实难题。从他们的口中队员们得知,在本科生数量越来越多,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环境下,连队待遇低,工作枯燥,很难留住人才,连队的工作者主要是本土有情怀的人员。这一问题引起了队员们青年学子该如何用专业所长填补基层人才缺口强烈的探讨。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春晖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7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