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光影赋能乡村振兴:福建农林大学学子三下乡助力泰宁池潭 80 影视小镇建设

发布时间:2025-08-12 08:3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刘猛   阅读 4.1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报告总结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时代浪潮中,福建农林大学农学院实践队积极响应号召,于 8 月 8 日至 12 日奔赴三明市泰宁县池潭村 80 影视小镇,开展为期五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以镜头为笔、以故事为墨,用青春力量助力这座特色影视小镇 “破圈出彩”,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图为池潭村80影视小镇大门

初抵泰宁:剧本围读,锚定 “双向奔赴” 的乡村故事

8 月 8 日傍晚,实践队抵达泰宁县池潭村。放下行囊后,队员们顾不上休整,立刻围坐在一起开展剧本围读会。灯光下,大家逐字逐句打磨剧情细节,围绕 “乡村与青年的双向成就” 主题反复推敲。

最终确定的短片故事颇具现实温度:年轻人小刘怀揣导游梦想来到池潭村,却因自媒体内容缺乏特色而陷入瓶颈。正当他准备放弃时,民宿老板玫瑰带他走遍小镇的老街深巷,讲述 80 年代的池潭故事。随着小刘与这片土地的情感联结日益深厚,他的镜头开始聚焦打铁铺的火花、菜市场的吆喝、老电影院的斑驳海报 —— 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内容意外走红,不仅让他实现了职业理想,更让池潭村的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我们想通过这个故事,让观众感受到乡村的潜力与青年的力量可以相互成就。” 剧本主创刘猛说,故事灵感既源于对乡村振兴政策的理解,也暗含着对当代青年返乡创业的思考。

▲图为实践队抵达池潭80影视小镇

走访调研:触摸小镇肌理,打捞 80 年代的 “乡村记忆”

8 月 9 日,实践队兵分两路,一边探索小镇寻找取景地,一边深入走访村民与村干部,为剧本补充 “乡土细节”。

漫步 80 影视小镇,仿佛穿越回泛黄的老照片:红砖墙上 “彬记电器商店”“刘计化妆品店” 的招牌字迹斑驳,新华书店的玻璃柜台里陈列着旧版图书,公交站的站牌还印着 “池潭 1980” 的字样。这些保留完好的 80 年代建筑,不仅是视觉上的 “复古符号”,更承载着池潭村的集体记忆。

“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是现成的道具,随便一个角落都能拍出年代感。” 负责摄影的彭晟祺兴奋地记录着取景地,“比如那个打铁铺,老师傅抡锤的动作、火星四溅的画面,都是故事里‘烟火气’的最佳注脚。”

▲图为池潭80影视小镇街景

村民访谈:从 “旁观者” 到 “参与者” 的振兴图景

“以前村里冷清得很,自从建了这个小镇,游客多了,我这小卖部的生意比以前好几倍!” 小卖部的王奶奶笑着给队员们递上矿泉水,柜台上的收款码与老旧的玻璃罐形成有趣对比。

村民李爷爷则分享了 “当群演” 的新鲜体验:“去年有个剧组来拍短剧,让我们演 80 年代的村民,穿上蓝布褂子在菜市场‘讨价还价’,一天还能赚 50 块钱,既热闹又划算!”

村政府工作人员的介绍更让队员们理清了小镇的 “前世今生”:“上世纪 80 年代,池潭村因修建水电站迎来三万工人,电影院、商店、菜市场一应俱全,当时被称为‘小香港’。正是这些留存的设施和记忆,让我们有底气打造 80 影视小镇,把‘怀旧经济’变成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这些鲜活的故事,被队员们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成为剧本里 “玫瑰引导小刘认识池潭” 的素材原型。

▲图为实践队采访画面

实地拍摄:用镜头对话乡村,完成 “青春答卷”

8 月 10 日清晨,随着导演一声 “开机”,实践队正式投入拍摄。

刘猛、彭晟祺操控着无人机盘旋在小镇上空,捕捉红砖房与青山绿水的全景;大疆 pocket3 则贴近地面,跟拍小刘在老街奔跑的脚步;相机镜头聚焦演员表情,记录小刘从迷茫到坚定的情绪转变。负责主演的吴雅桃、陈尹泽、刘浩然顶着 35℃的高温,反复打磨台词与动作 —— 仅 “小刘在电影院看老电影” 一个镜头,就因为光线角度调整重拍了 6 次。

“虽然累,但看到监视器里的画面越来越有感觉,就觉得值了。” 吴雅桃擦着额头的汗说

▲图为实践队作品剧照

效率背后:提前规划的 “创作蓝图”

高效的拍摄源于充分的前期准备:队员们提前三天就画好了分镜头脚本,标注出 “菜市场晨景”“打铁铺特写” 等 28 个关键场景,并与村民协调好拍摄时段。因此,尽管天气炎热,两天时间便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任务。

每天收工后,队员们都会召开复盘会:“今天小刘受挫的表情不够到位,明天补拍一个近景”“菜市场的嘈杂声可以后期加一些叫卖音效”…… 这些细节的打磨,只为让故事更贴近乡村真实。

▲图为实践队作品海报

返程与展望:光影落幕,青春助力仍在续航

8 月 12 日,实践队带着满满的素材返回学校,张紫研、朱心研立刻投入剪辑工作。“我们会加入村民访谈的原声片段,让短片既有故事性,又有纪实感。” 张紫研说。

回顾此次实践,队员们纷纷表示收获远超预期:“以前在课堂上学的摄影、编剧知识,这次在乡村找到了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我们看到了乡村振兴不是口号 —— 一个小镇、一些镜头、一群人的努力,就能让乡村焕发新活力。”

▲图为实践队合影

实践队队长刘猛表示,短片完成后将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同时投稿给地方文旅部门:“希望更多人通过我们的镜头知道池潭村,知道这里不仅有 80 年代的回忆,更有年轻人可以扎根的未来。”

青春与乡村的相遇,在镜头里定格成温暖的画面;而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新的篇章。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刘猛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133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