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剪传非遗 童心续绥情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学子赴绥德开展非遗文化传承实践

发布时间:2025-08-12 13:56   来源:大学生云报   阅读 205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学子风采

为探寻非遗魅力,播撒文化火种,2025年7月4日至7月5日,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石语秧歌传匠意,再续绥德千古情”暑期实践团深入榆林市绥德县,以童心为桥,以实践为媒,开展非遗文化传承活动,让古老技艺在童趣笔触与青春实践中焕发新生。社区课堂:方寸剪纸承载千年匠心7月4日,我们来到了上郡路社区,在社区的教室里,实践团成员面对社区小朋友们化身“非遗玩伴”,打造沉浸式“非遗课堂”。通过生动的宣讲和精心制作的记录短片,将绥德石雕“一锤一錾刻春秋”的匠人故事娓娓道来。随后,实践团成员们俯身案前,手把手引导孩子们拿起剪刀,红纸翻飞间,传统的非遗纹样在稚嫩的手中逐渐成形。“哥哥姐姐教我们剪的花纹好漂亮,像博物馆里的一样!”一名小朋友举着自己的剪纸作品,兴奋地向志愿者展示。实践队员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感慨道:“这方寸红纸,承载的是千年的文化密码。孩子们眼中闪烁的好奇与专注,让我们看到了非遗传承最生动的希望。”

图为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教社区小朋友剪纸纹样 (王卓优供图)

广场市集:童趣笔触绘就非遗新篇翌日,府州广场的“非遗手作市集”热闹非凡,吸引了三十余名儿童踊跃参与。实践团精心设置了剪纸体验区与纹样创作区。剪纸区内,剪刀游走,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在孩子们指尖诞生;创作区内,水彩笔轻舞,古老的石雕、秧歌纹样跃然于团扇和环保帆布袋之上。传统纹样在童趣的演绎下焕发新意,现场创作的作品集合成一场别开生面的“小小非遗展”,引得众多市民驻足欣赏。“没想到孩子这么喜欢画这些老花样,画在袋子上又好看又实用。”当非遗纹样从冰冷的石刻、古老的歌谣中“走”下来,跃动在帆布袋、团扇这些日常用品上,被孩子们亲手描绘,文化传承就真正“活”在了当下。

图为小朋友在府州广场非遗市集创作环保袋纹样 (冯若寒供图)

青春接力:非遗薪火点燃文化自信绥德之行,不仅是一次实践,更是一堂深刻的文化认同课。它以“传承”为核心,架起了青年与少年、历史与未来的桥梁。孩子们通过聆听革命故事、动手剪纸、绘制石纹,从被动的听众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快乐的体验者,当红色的记忆融入童真,非遗的根脉在体验中焕发活力,文化自信的种子便悄然播撒在心田。我们坚信,在新时代的征程上,青年学子与少年儿童共同守护的这份文化薪火,必将在黄土地的滋养下代代相传,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葆生机、绽放时代光彩!(通讯员 沈越 郭湘怡)

图为实践团成员与小朋友一同展示成果,大家手持剪纸作品、手绘布袋等非遗实践成果。(王卓优供图)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赵菁华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8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