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暖苗圃·童心晖沃野 ——“宜心苗行志愿服务队”于宜宾兴文大河苗族乡顺利进行暑期志愿服务活动

发布时间:2025-08-12 16:15   来源:大学生云报 | 武舒怡 谢冰   阅读 5.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在川南翠岭环绕的大河苗族乡,“宜心苗行志愿服务队”举办的暑期活动于7月28日温情落幕。这场以“心理成长”与“安全守护”为核心,融合科学探索与文化传承的旅程,不仅为乡村儿童提供了丰富的暑期体验,更通过系统性的心理健康课程与扎实的走访调研,为孩子们的心灵成长与社会支持网络的构建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图为特色心理健康课“哎呀,没关系”

服务队将心理健康教育置于核心位置,创新打造契合认知特点的互动课程体系,设计了一系列符合儿童认知特点的互动课程:在“哎呀,没关系!世界赠予我的成长礼”活动中,志愿者通过精心策划的趣味游戏,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学习坦然面对生活中的“小挫折”与“不如意”。在“积极心理暗示”课堂上,“半杯水”实验以直观对比,生动揭示了心态的巨大力量。孩子们更在互动中亲身体验积极暗示的神奇魔力,掌握了实用的自我激励策略。。

结课日的“快乐心理绘”活动成为情感表达的舞台,“幸福泡泡”与“快乐小树”两个创作区成为孩子们表达内心的画布。他们或以柔和线条描绘生活微光,或借树木形态隐喻自身发展状态。一幅幅真挚的童真画作,不仅是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更成为观察儿童心理状态的有效窗口。

▲图为志愿者深入家户走访调研

走访组的工作始终围绕农户实际需求展开,注重情感联结与需求深挖,方法日益精细化:志愿者们带着精心准备的家庭互动小游戏入户,以故事分享为“破冰”钥匙,在轻松氛围中拉近距离,自然融入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访谈超越表层信息记录,深入探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与内心渴望。不断更新问卷选项,更精准地捕捉孩子们的情感需求,为后续个性化帮扶积累“有温度”的素材。

与此同时,走访组积极与社区工作者、学校教师展开座谈,汇集不同视角下儿童心理健康面临的挑战。基于实地走访与多方交流,初步梳理出“亲子沟通不畅”、“电子产品依赖”等普遍性问题,并围绕构建“家庭-学校-社区协同干预机制”展开务实讨论,形成了初步的解决方案框架,为后续提供针对性心理支持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为安全教育“交通暗箱”实验

在聚焦心理与调研的同时,服务队也精心设计了多元活动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特工密信”科学课以碘伏与维C的神奇反应揭开化学奥秘;“被看见才安全”主题教育则通过“交通暗箱”等实验,让孩子们直观理解夜间着亮色衣物等安全常识的重要性。“指尖上的传统艺术”活动中,孩子们用彩泥创作融合古今的建筑模型;“乐学专注”训练以奇幻冒险游戏形式,教授目标拆解、正念呼吸等提升专注力的实用技巧;“Hi,Story!”历史课则以生动方式开启历史认知之门。原创健康知识跳棋桌游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掌握饮食、运动、自护要点;“魔方故事会”通过掷骰编故事的游戏,激发想象力与协作能力。

在充满仪式感的结业环节,“这张车票”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在时间轴卡片上标记七日活动的闪光时刻——第一次成功显现“密信”的欢呼、心理课上勇敢举手的突破,零散记忆汇聚成独特的成长地图。“我的未来式”将气氛推向高潮,孩子们将“想成为勇敢的人”、“学会弹钢琴”等心愿写在纸飞机上,让梦想随五十只腾空的飞机翱翔。最后的专属颁奖礼,每一张奖状都精准对应着孩子的独特闪光点,诠释着“优秀不止一种模样”的理念。

▲图为结营仪式志愿者与学生合影

孩子们满载收获与温暖记忆离去。宜心苗行服务队在大河苗族乡播下的知识、勇气与关爱之种,已悄然植根于孩子们的心田,静待在未来岁月中绽放出更绚烂的花朵。这份对心灵成长的细致守护与对留守儿童需求的深耕探索,正是此次暑托服务最珍贵的回响。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武舒怡    责编:陈晓红 + 投诉举报

169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