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8月12日讯(通讯员 王宁、蒋吴瑶)皖北平原,蝉鸣阵阵。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学院“红柚星火行”实践团的15名志愿者,怀揣赤诚,于2025年7月7日至7月18日深入阜南县王店孜乡中心小学,开展为期两周的暑期支教征程。这堂以“驿路星光,邮梦同行”为主题的志愿服务行动,是高校智慧反哺乡村教育的生动实践,更是青年学子躬身乡土、砥砺初心的生动注脚。
特色课程,点亮乡村暑期生活
“同学们,想象一下未来的你漫步在大学校园的样子,会是怎样的图景?”7月中旬,在阜南县王店孜乡中心小学的教室里,志愿者王宁、曹家菲带领孩子们开启了一场通往梦想的旅程。在“连接大学,从南邮出发”的主题课堂上,她们以趣味盎然的校史故事串联起生动的场景体验,将南京邮电大学的峥嵘岁月与多彩的校园生活娓娓道来。课件中精心融入的大学的风貌影像,课堂上志愿者们与孩子们积极互动,让孩子们在憧憬与畅想间,心潮涌动,悄然勾勒属于自己的梦想蓝图。
▲图为“连接大学,从南邮出发”主题课堂
为精准锚定乡村儿童的成长坐标,为乡村教育的未来厚植根基,“红柚星火行”实践团精心设计了“科技启蒙、环保实践、心灵探索、文化传承”四维课程体系,深度融汇“筑梦、助学、铸人”的价值理念。活动期间,志愿者们带领学生们沉浸在传统文化的魅力之中。他们一边细致讲解非遗风筝的制作技艺与美好寓意,一边指导孩子们风筝的组装。教室里不时传来学生们的惊叹声和欢呼声,他们切实感受到了传统工艺的温度与匠心之美。“刚开始教学时,我察觉到孩子们在课堂上很害羞,我随即调整了教学方式,通过互动式引导,有效点燃了孩子们探索传统之美的热情”志愿者武可欣解释道。支教团队结合乡村儿童对家乡文化的感受,特别设计非遗手工体验,引导学生在触摸传统中,找到文化自信的支点。
▲图为“童心共绘・非遗新生”手工体验课程
亦师亦友,做学生梦想的引路人
敏捷的网前扑救、精准的后场吊球、不知疲倦的场地覆盖……操场一角,一名身手矫健的小选手引人注目。他是王店孜乡中心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李志远,他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羽毛球运动员。在暑期支教的趣味运动会课堂上,“红柚星火行”实践团志愿者韩林烨带领李志远和其他乡村孩子们体验运动的快乐。他根据孩子们的兴趣和运动特点,精心设计并组织了包含多种趣味项目的运动会,与孩子们一同参与“协力运球”、“趣味障碍赛”、“团队接力”等游戏。韩林烨希望通过这样轻松活泼的形式,传播运动有益健康的理念,在欢声笑语中培养孩子们的拼搏精神、团队协作意识和永不言弃的韧性。
支教,从来不是单向的馈赠,而是教学相长的青春共鸣。这种亦师亦友、共同奔跑的相处模式,让“红柚星火行”实践团的队长王宁深有感触。“如果我们所设计的活动能够在孩子们心里种下一颗热爱运动、追求梦想的种子,点燃他们对未来可能性的憧憬,那我们所有的付出都充满了意义。”王宁坚定地表示,她渴望将所学的新颖教育理念带到乡村学校间,把青春汗水挥洒在这片热土上,助力乡村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乡村教育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图为“活力童年”趣味运动会
社工赋能,拓展支教育人新维度
“我喜欢画画,因为颜色能说出我的心情!”、“帮助同学解决小矛盾,让我觉得自己很有用!”在王店孜乡中心小学的支教课堂上,充满了孩子们探索自我和体验助人的声音。“认识自我,从心出发”、“小小社工我来做”等一系列融入社会工作理念的特色课程在这里展开。孩子们通过互动游戏、角色扮演、小组分享等形式,学习认识情绪、表达需求、理解他人,并初步尝试参与解决身边的小问题。
“红柚星火行”实践团创新性地将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引入支教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策划与沟通优势,设计并实施了面向乡村儿童的社会情感学习和参与课程,为乡村暑期课堂注入了全新的育人内涵。“在乡村支教中引入社会工作课程,核心目标就是‘赋能’。”“红柚星火行”实践团的指导老师陈明玉阐释其深意,“‘认识自我’旨在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基石和积极的自我认同,这是‘铸人’;其他相关课程则引导他们将目光投向社区,培育同理心、责任感和初步的参与能力,这是‘筑梦’与‘助学’的延伸。让大学生志愿者运用专业方法,在陪伴中激发乡村孩子的内在潜能和社会情怀,正是我们拓展支教育人维度、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创新实践。”
▲图为“小小社工在行动”特色课程
此次阜南之行,是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社会工作学院深化实践育人、锻造时代新人的生动缩影,更是新时代青年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沃土的鲜活写照。“红柚星火行”实践团以青春之力助力乡村儿童假期成长,用爱心呵护童年梦想。团队进行为期共12天的支教服务,开展多元课程共91节,覆盖学生共1200余人次。本次的支教之行让成员们真切感受到,专业知识唯有扎根中国大地,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他们将继续以专业所学和青春热情,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乡村振兴宏图上,续写属于南邮青年的星火篇章。
▲图为“邮”梦同行,播撒星火微光
撰文 | 王宁 蒋吴瑶
图片 | 武可欣 刘伊宁
审核 | 王宁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王宁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