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邮电大学“青茗筑遗队”大学生实践团赴云南景东续写农业文化传承答卷

发布时间:2025-08-04 00:16   来源:大学生云报 | 程仪涵   阅读 641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新闻报道

大学生云报84日讯(通讯员 程仪涵) 7月16日至7月22日,南京邮电大学青茗筑遗队奔赴云南景东彝族自治县。在哀牢山麓的茶香与蚕桑间,队员们解码农业文化传承密码,以青春实践书写 “文脉赓续” 答卷,让古老农业智慧与时代同频共振。

“百年古茶树‘抱团’松树、玉米生长,藏着‘林茶共生’的生态智慧!” 随茶农李阿公进山,队员们见证 “彝族地埂茶” 种植法 —— 乔木遮阳、灌木固土、落叶成肥,这一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赞为 “传统农业活化石” 的生态模式,让众人读懂先辈农耕智慧。

火塘边,阿公讲述茶马古道 “以茶换盐” 往事,也流露 “年轻人不爱学采茶” 的隐忧。“拍手工制茶‘云课堂’!” 队员们迅速响应,计划用镜头记录 “摊晾、杀青、揉捻” 工序,搭配彝族谚语解说,让老手艺借短视频 “活” 在年轻群体视野,为茶文化传承拓新路。

走进标准化蚕房,农户罗叔正熟练操作:“稚蚕喂嫩叶,壮蚕换老叶,温度、湿度都得盯着。” 祖辈传下的 “养蚕经”,如今和现代仪器配合,守护着蚕茧丰收。

青茗筑遗队队员们跟着罗叔学习,帮着给蚕宝宝 “分房”、采桑喂蚕,把 “养蚕经” 详细记录、整理。他们还计划制作养蚕科普卡片,把选叶、控温等关键步骤,用简单好懂的文字呈现,教村里孩子认识蚕桑技艺,让传统手艺在日常里慢慢传下去 。

三弦广场火把节上,龙凤舞狮伴芦笙巡游,千人围篝火打歌,热烈的氛围中,队员们发现:“彝族姑娘裙上,茶树、蚕桑图案藏着文化根脉!”与参与节庆的彝族同胞交流时,队员们听到了关于省级非遗“杀戏”的故事——这项融合了民族历史与生活智慧的传统艺术,在镇上的墙绘中留有鲜活印记,网络上的影像资料更让队员们得以窥见其恢弘叙事与精美演绎,字里行间、画里画外都是彝族人民对历史的铭记与对文化的坚守,是中华文化多元宝库中耀眼的组成部分。

离开景东时,队员实践手册写满感悟:文脉赓续从不是静态陈列,而是茶农茧、蚕农谚、节庆歌里的鲜活传承。当南京邮电大学青春力量邂逅千年农业文脉,传统智慧接上时代地气,乡村振兴答卷正被书写得愈发生动 —— 这场关于传承的实践故事,才刚刚启程。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程仪涵    责编:赵林朗 + 投诉举报

25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