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云报讯(通讯员 李子涵)七月流火,暑气渐浓,邵阳市大祥区翁家社区的夏日却因一群年轻身影的到来而焕发别样生机。2025年7月,邵阳学院“艺起悦读,书香翁家”教育关爱服务团的14名志愿者走进翁家社区,开展了为期7天的暑期实践活动。志愿者们以“非遗传承润童心、安全教育护成长、文体活动促活力”为核心,为社区里的25名儿童带来了一场集文化浸润、安全守护与欢乐互动于一体的夏日盛宴,让书香与笑声在翁家社区的田野间久久回荡。
非遗课堂:漆扇绘童真,烙画话传承
“这把扇子上的花纹是用天然漆画的吗?”“老师,那个在木板上画画的工具是什么呀?”在翁家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活动室里,孩子们围着志愿者带来的漆扇、烙画工具和成品,眼神里满是好奇与期待。为了让孩子们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服务团特意开设了“漆扇绘意”体验课,并专门安排了烙画文化讲解环节,让传统技艺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
在漆扇课上,志愿者先通过短视频展示了邵阳本地漆扇的百年发展史:从选材、制骨、裱糊到髹漆、绘画,每一步都凝结着匠人的巧思。“大家看,这把‘荷风十里’扇,扇面用的是本地特产的楠竹篾骨,涂的是天然生漆,画的是我们邵阳的资江荷塘,既环保又有家乡味。”志愿者李子涵手持样品扇,细细讲解着传统工艺与地域文化的关联。随后,孩子们领到了素白的扇面和安全环保的颜料,在志愿者的指导下,有的画下社区口的老槐树,有的描出夏天的荷花池,还有的用稚嫩的笔触写下“翁家社区”三个字。10岁的小女孩小雨举着自己画的“星空扇”兴奋地说:“原来扇子也能变成艺术品,我要把它送给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
除了亲手绘制漆扇,志愿者们还专门为孩子们讲解了烙画这门“火与木的艺术”。“烙画也叫烫画,是用烧热的烙铁在木板上‘作画’,咱们国家有上千年的历史呢。”志愿者吴泽辉一边展示精心准备的烙画作品——有栩栩如生的花鸟,有古朴雅致的山水,还有憨态可掬的卡通形象,一边向孩子们介绍烙画的起源、工具和技法,“你们看,这些深浅不一的颜色,都是通过控制烙铁的温度和停留时间画出来的,是不是很神奇?”孩子们凑近作品,用小手轻轻触摸木板上凹凸的纹路,感受着传统工艺的温度。8岁的小周指着一幅“猛虎图”说:“原来不用颜料也能画出这么威风的画,太厉害了!”
安全课堂:防溺护平安,细节筑防线
“夏天到了,大家喜欢去水边玩吗?”志愿者小陈的问题刚出口,几个男孩立刻举手:“喜欢!社区后的小河里可以摸鱼!”然而,这份“喜欢”背后潜藏的风险,正是服务团重点关注的问题。针对夏季溺水事故高发的特点,服务团精心设计了“防溺水安全训练营”,通过“理论讲解+情景模拟+实操演练”的方式,为孩子们筑起安全防线。
在理论课上,志愿者们用动画短片展示了溺水事故的成因和危害,结合邵阳市近年来的真实案例,让孩子们明白“野外游泳≠清凉解暑”。“记住‘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志愿者带领孩子们齐声朗读,还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方便记忆。
除了防溺水,志愿者们还拓展了“居家安全”“交通安全”等内容。在“厨房安全小课堂”上,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油锅起火怎么办”“陌生人敲门如何应对”;在“马路小卫士”游戏中,用粉笔在地上画出斑马线和红绿灯,学习“一停二看三通过”的过马路准则。12岁的小周说:“以前觉得危险离我们很远,现在知道原来身边有这么多要注意的事,我要把学到的告诉弟弟妹妹。”
活动期间,志愿者们还走访了20余户儿童家庭,向家长发放《暑期安全手册》,提醒家长加强监护,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安全守护网。社区居民王阿姨说:“孩子们跟着志愿者学了不少安全知识,我们做家长的也更放心了。”
欢乐课堂:画笔绘梦想,运动展活力
“艺起悦读”不仅是服务团的名称,更是贯穿活动始终的理念。志愿者们将“阅读”延伸到艺术与运动中,让孩子们在画笔与汗水里感受成长的快乐。
在“创意绘画工坊”里,志愿者们带来了绘本、画册和颜料,引导孩子们“把故事画出来”。有的孩子画出了和志愿者一起做漆扇的场景,有的画下“未来的翁家社区”——有高楼大厦,也有保留着老槐树的广场。志愿者们还教孩子们制作立体书,一张张卡纸在折折剪剪中变成会“站起来”的故事:翻开书页,小恐龙从森林里探出头,小兔子从蘑菇屋里跳出来,孩子们的想象力在指尖绽放。11岁的小刘捧着自己做的《夏天的秘密》立体书说:“原来书不仅可以读,还可以‘玩’,太神奇了!”
运动场上的欢声笑语同样动人。志愿者们利用社区委会的空地,组织了“趣味运动会”:羽毛球场上,孩子们踮着脚尖接发球,虽然动作生疏,却透着不服输的劲头;乒乓球桌前,志愿者与孩子组队PK,小小的银球在球网间来回跳跃;扔沙包时,孩子们分成两队,躲闪、投掷,笑声此起彼伏;跳远场上,有人憋足力气跳出老远,引来一片欢呼;象棋桌旁,几个孩子围着棋盘沉思,志愿者在一旁轻声指点……
7月15日,活动闭幕式上,孩子们表演了自己编排的节目:用漆扇作品讲述翁家社区的故事,演唱改编的防溺水儿歌,展示立体书里的“夏日奇遇”。当志愿者们拿出提前准备的文具和书籍作为礼物时,孩子们纷纷把自己的画作、漆扇送给志愿者,用稚嫩的笔迹写下“谢谢老师,我会想你们的”。
离别之际,志愿者李子涵在日记里写道:“15天的时间很短,我们带不走社区里的蝉鸣与稻香,却能带走孩子们眼里的光。那些在扇面上绽放的色彩,在运动场上挥洒的汗水,终将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养分。”
据悉,邵阳学院“艺起悦读,书香翁家”教育关爱服务团此次实践活动,通过非遗传承、安全教育与文体活动的融合,不仅为乡社区孩子送去了知识与欢乐,更用青春力量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这个夏天成为翁家社区最温暖的记忆。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李子涵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