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二师青年学子:校地联动共绘化橘红新篇章—实践团与化州共青团开展化橘红专题交流汇报会​

发布时间:2025-08-11 23:23   来源:大学生云报 | 吴梓诚   阅读 2.2千+一键复制本页标题和网址

交流合作

​大学生云报8月讯(通讯员 梁琼丹,周盈盈,周畅,黄君怡)2025年8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实践团与团化州市委在化州市市政府举行了化橘红专题交流汇报会。双方围绕化州市县域特色产业——化橘红产业展开深入研讨,共同探索“产业调研-文化挖掘-青年赋能”的乡村振兴新路径。团化州市委书记助理李东杜、团化州市委办公室主任龙明志及指导老师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数学学院副院长田德路副教授出席本次会议。

实践团与化州市共青团代表合影。实践团供图


深耕四载——从产业调研到学术研究的蜕变之旅

自2022年起,实践团在四年间六次前往化州,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实践之路。团队发展历经五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阶段:初期开展产业调研(1.0阶段);随后组建专业突击队并访谈全国人大代表廖志略(2.0阶段);接着通过开展直播带货等创新推广方式(3.0阶段);之后建立校企合作基地开展学术研究(4.0阶段);最终形成完善的实地调研体系(5.0阶段)。目前,团队已开启6.0阶段的探索新征程。

本项目聚焦现代农业发展策略、品牌经济打造、产业链优化升级等关键领域,为化橘红产业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增收路径。汇报会上,实践团队长吴梓诚、队员周盈盈系统汇报了团队成果。值得一提的是,团队顺利入围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决赛并荣获二等奖、成功申报2024年度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项目,并获省级重点项目立项(全校唯一)、形成“学科赋能产业、校企联动乡村”的乡村振兴范式,荣获2024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600个典型案例之一等。

实践团成员作下乡成果汇报。实践团供图


青春印记——在乡村振兴中读懂中国

实践团构建了“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新老成员薪火相传,持续深化对化橘红产业的研究与服务。作为实践团的创始人之一,吕泽昊师兄在分享中特别强调了团队的传承精神:“从1.0阶段的产业调研,到如今的6.0阶段产学研深度融合,我们见证了一代代队员的成长与蜕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精神正是团队最宝贵的财富。”

实践团队员周畅讲述:“从种植基地到非遗传承人陈骏的工坊,我们不仅触摸到化橘红树对抗病虫害的坚韧,更感受到每一片橘红背后厚重的文化传承。”实践团队员刘梓洋分享:“三千份问卷与数十次访谈告诉我们,乡村振兴需要俯身倾听土地的声音。”本次实践活动对于实践团成员而言,不仅是一次深入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宝贵经历,更是一次深刻理解中国基层、锻炼自身能力的成长之旅。​

实践团成员员分享实践心得。实践团供图


校企联动——从输血造血创新实践

指导老师田德路副院长肯定了实践团取得的成绩, 表达了对实践团未来发展的期望,例如继续深入研究化橘红产业,探索更多乡村振兴的可能性,并将团队经验分享给更多青年学生。同时,指导老师也感谢了化州市市团委和当地政府对实践团提供的支持,如共建化橘红基地、开展直播带货等。

化州市共青团代表亦高度评价了实践团的成果,特别评价了实践团与贵校计算机学院“农易宝”团队的合作模式(即实践团负责收集病虫害样本和数据,而计算机学院团队负责技术开发和应用),对“农易宝”系统落地化州充满期待,肯定了“农易宝”病虫害监测系统的创新应用为化橘红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大家期待在未来校企共建的三大化橘红基地能持续发挥“产、学、研、培”位一体效应,并共同探讨了未来合作的方向,如继续深化与广东二师计算机学院“农易宝”团队的合作,持断优化病虫害监测系统,增强病虫害样本数据集的可靠性,助推“农易宝”技术落地化州;深耕文化挖掘,促进三产融合(如开发药食同源产品);鼓励团队参与赛事、发表成果,争取更多资源支持,扩大化橘红产业影响力等。

指导老师、实践团代表吕泽昊师兄与化州市共青团代表交谈。实践团供图


展望未来——打造可复制的化州经验

四年的持续探索,实践团已形成从实践到学术研究的完整闭环。本次三下乡活动对于化橘红特色产业而言,不仅有望推动产业的调研与学术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增收路径,还有望为产业的品牌经济打造和产业链优化升级提供新思路。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说,这次活动不仅是一次服务乡村的实践,更是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生动课堂,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了能力,深化了对乡村的理解和热爱。

据悉,广东第二师范化州乡村振兴促进团积极响应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的号召,未来将继续运用专业知识,深入化州乡村,开展更多关于化橘红产业的调研与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继续深化和“农易宝”团队的合作,助推“农易宝”病虫害监测系统落地化州,提升化橘红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团队还将致力于文化挖掘,扩大化橘红产业的影响力。通过这些努力,实践团希望能够将“化州经验”转化为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模板,为更多乡村的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声明:凡来源或标记以“大学生云报”之内容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至发布之日起三日后方可原文转载,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有效联系方式。

审定:吴梓诚    责编:赵旭 + 投诉举报

74 赞
  • 相关新闻
    为你推荐